[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体治理恶臭气体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706353.1 | 申请日: | 2021-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71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清;章旭明;李锴;朱祖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蕴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B01D53/76;B01D53/3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合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7 | 代理人: | 黄平英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体 治理 恶臭 气体 平板 介质 阻挡 放电 反应器 | ||
本申请公开一种等离子体治理恶臭气体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包括外壳和置于外壳内的至少一个板式放电单元,板式放电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以及置于高压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高压电极与绝缘介质之间的间隔空间以及绝缘介质与接地电极之间的间隔空间连通为U型的气体通道,气体通道的两个端部分别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高压电极和/或接地电极为镂空网状结构。恶臭气体从进气口进入气体通道内,呈U形流经放电区,在放电区内与等离子体接触,并在高压电极和/或接地电极强化生产的富臭氧条件下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本申请通过电极结构设计,强化臭氧生成,有效提高恶臭气体的治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恶臭气体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治理恶臭气体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
背景技术
恶臭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市政污水、污泥处理及垃圾处置设施等,具有易挥发、易溶解以及成分复杂等特点。恶臭气体对人体呼吸、消化、心血管、内分泌及神经系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能够引起各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恶臭气体还会成为二次气溶胶形成的前驱体,加剧大气中的PM2.5污染。
现有的恶臭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生物降解、活性炭吸附、化学吸收、燃烧、催化氧化和光催化氧化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应对低浓度、大风量的恶臭污染空气时往往表现出设备费用高或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介质阻挡放电是一种可在大气压条件下产生均匀等离子体的方式,被认为是理想的处理低浓度、大风量的恶臭污染气体的技术。其电极间至少存在一个绝缘介质,电极与介质之间的气体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离,产生大量的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种可针对恶臭污染物分子进行高效降解。
实用新型内容
目前,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用于恶臭污染气体治理的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副产物臭氧的产生,臭氧氧化能力强,能够直接氧化恶臭污染物。但目前尚未有利用臭氧强化介质阻挡放电治理恶臭污染气体的装置或系统。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治理恶臭气体污染时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通过电极结构设计,强化臭氧生成,从而有效提高恶臭气体的治理效率。
一种等离子体治理恶臭气体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包括外壳和置于外壳内的至少一个板式放电单元,所述板式放电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以及置于所述高压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所述高压电极与绝缘介质之间的间隔空间以及绝缘介质与接地电极之间的间隔空间连通为U型的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两个端口分别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高压电极和/或接地电极为镂空网状结构。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高压电极与绝缘介质之间以及绝缘介质与接地电极之间的间距均为0.5~500mm。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高压电极与绝缘介质之间以及绝缘介质与接地电极之间的间距均为5-50mm。
更近一步地,所述高压电极与绝缘介质之间以及绝缘介质与接地电极之间的间距均为10-30mm。
可选的,所述镂空网状结构的网孔孔径为0.1~50mm;开孔比例为50%~99%。进一步地,所述镂空网状结构的网孔孔径为20~30mm;开孔比例为80%~99%。
可选的,所述绝缘介质的厚度为1~20mm。
可选的,若干个板式放电单元之间并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进气口位于高压电极与绝缘介质之间,所述出气口位于接地电极和绝缘介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蕴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杭州蕴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063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