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抗干扰稳压导通性能的LED发光二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700217.1 | 申请日: | 2021-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56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夏时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绿明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K9/20 | 分类号: | F21K9/20;F21K9/69;F21K9/235;F21V17/16;F21V29/74;F21V31/00;F21V21/00;H05K9/00;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添源创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55 | 代理人: | 沈冠雄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抗干扰 稳压 通性 led 发光二极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干扰稳压导通性能的LED发光二极管,包括安装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外部下方安装有用于稳压防干扰的防护机构,用于导热连接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防护机构的外表面下方。该具有抗干扰稳压导通性能的LED发光二极管,与现有的装置相比,通过金属罩,其材质为铁镍合金等,可以对内部工作的部件进行包裹,从而可以防止外界的电磁以及其他信号对装置造成干扰,以此可以保证稳定的电压以及导通性能,卡合槽能方便进行拆装,从而可以将整体分成两部分,损坏时可以单独进行更换,通过固定片,其为导热鳍片,可以在保证屏蔽的同时,还可以将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排出,通过粘接层,可以在整体安装后进行贴合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抗干扰稳压导通性能的LED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是一种常用的发光器件,通过电子与空穴复合释放能量发光,它在照明领域应用广泛,发光二极管可高效地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在现代社会具有广泛的用途,如照明、平板显示、医疗器件等,这种电子元件早在1962年出现,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时至今日能发出的光已遍及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线,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而用途也由初时作为指示灯、显示板等。
现有的LED发光二极管,存在使用时,不具有抗干扰的能力,从而容易出现通电性不稳定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抗干扰稳压导通性能的LED发光二极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干扰稳压导通性能的LED发光二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干扰稳压导通性能的LED发光二极管,包括安装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外部下方安装有用于稳压防干扰的防护机构,用于导热连接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防护机构的外表面下方,所述安装机构的下方内部设置有用于防折断的连接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金属罩、底座和卡合槽,所述金属罩的下方中部固定有底座,且金属罩的内部一周下方平行设置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槽的设置数目为三个,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片和粘接层,所述固定片的下方设置有粘接层,且粘接层粘接在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极管座、上灯头和卡合头,所述极管座的顶部安装有上灯头,且上灯头的下方两侧固定有卡合头。
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垫环,所述垫环设置在上灯头的外部下方,且垫环的外表面与金属罩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芯片板、第一支脚和支撑板,所述芯片板安装在极管座的内侧中部,且芯片板的下方一侧固定有第一支脚,所述第一支脚的表面上方设置有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二支脚、安装槽和弹簧,所述第二支脚的内部上方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外镀层,所述外镀层固定在第二支脚的最外部,且第二支脚的外表面与外镀层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在第二支脚的外表面下方,且加强筋的设置数目为四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抗干扰稳压导通性能的LED发光二极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LED发光二极管,进行限制固定,避免发生上下移动,且可以防止外界的电磁以及其他信号对装置造成干扰,同时可以避免安装时发生断裂。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灯头,其为实心透明塑料材质,可以进行聚光,防止光线过度分散,以此可以提高整体的亮度,通过卡合头,可以将上灯头与极管座之间进行拆装,从而可以在顶部发生损坏以及污染时,可以方便取下更换,通过垫环,可以提高上灯头侧边安装后的贴合性,从而在保证紧固性的同时,防止杂质水汽进入内部造成污染,通过支撑板,可以对芯片板和第一支脚的位置进行限制固定,避免与极管座之间发生上下移动,同时可以进行侧向支撑,防止连接处发生折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绿明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绿明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002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