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多重过滤的油雾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82130.6 | 申请日: | 202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71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默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瑞斯(江门)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20 | 分类号: | B01D50/20 |
代理公司: | 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 32291 | 代理人: | 戴祯宁;赵臻淞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门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多重 过滤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重过滤的油雾回收装置,壳体侧面设置进气管,壳体顶面设置出气口,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壳体内腔分隔为前气腔与后气腔,前气腔连通进气管,后气腔连通出气口,第一隔板开设有吸风口,吸风口连通前气腔与后气腔,后气腔内设置风机;进气管内设置有第一过滤元件,前气腔内设置有第二过滤元件,后气腔内设置有第三过滤元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多道过滤元件的过滤处理,可以将全部的油雾隔离回收,过滤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油雾净化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多重过滤的油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作业时,经常需使用各类的切削油或冷却液来润滑刀具并降低工件加工温度,会在工作环境中产生大量的油雾、尘埃、油烟与雾霾,造成现场操作人员身体的危害。油雾回收器主要用于对机械加工中产生的油雾、水雾或粉尘等进行收集,并通过拦截和过滤,使其中的有害物质被清除、金属切削油等有循环利用价值的物质被重新回收利用,最后排出洁净的气体。
现有的油雾回收器通常为水平吸气、水平出气,即气体通过吸风机从前侧面吸入、经过滤净化处理后从后侧面排出,导气均匀性较差,风的利用效率较低,过滤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油雾回收器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具有多重过滤的油雾回收装置,提高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多重过滤的油雾回收装置,壳体侧面设置进气管,壳体顶面设置出气口,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壳体内腔分隔为前气腔与后气腔,前气腔连通进气管,后气腔连通出气口,第一隔板开设有吸风口,吸风口连通前气腔与后气腔,后气腔内设置风机;
进气管内设置有第一过滤元件,前气腔内设置有第二过滤元件,后气腔内设置有第三过滤元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风机外周套装有罩壳,在罩壳与风机之间形成有缓冲腔,缓冲腔连通后气腔。
罩壳的外罩板下侧开设有开口。
壳体的底板为阶梯板,具有高平板部、低平板部、及连接高低平板的竖板部,在壳体的内腔下部形成低洼的集液区;第二过滤元件设置在高平板部的后端部。
第一隔板延伸至低平板部,将所述集液区分隔为前集液区与后集液区,前集液区、后集液区分别位于前气腔、后气腔底部;低平板部上对应前集液区与后集液区分别开设第一出油孔与第二出油孔。
第二过滤元件竖直设置在前气腔内。
第一过滤元件沿径向布置在进气管内。
第三过滤元件设置在后气腔顶部、位于出气口下方。
第一过滤元件为金属滤网,第二过滤元件为铝型铝材,第三过滤元件为过滤棉。
壳体的侧面、位于第三过滤元件附近设有微压表,微压表连通后气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具有第一道过滤元件,前气腔内具有第二道过滤元件,后气腔的出气口处还具有最后一道过滤元件,通过多道过滤元件的过滤处理,可以将全部的油雾隔离回收,过滤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在风机外设置罩壳,在风机外周形成缓冲腔,风机出来的气流先进入缓冲腔,在缓冲腔内均匀分布后再从出风通道流入后气腔,更有利于提高气流的分布均匀性,还可以减小气流流动的阻力,使气流流动更顺畅,而且气流在缓冲腔内会形成旋流,气流在旋转过程中,气流中的油液、水液或粉尘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也会被甩到罩壳内壁面上实现过滤,即缓冲腔可以对风机吸入的所有气流进行第三到过滤,提高风的利用效率的同时,更提高了过滤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瑞斯(江门)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科瑞斯(江门)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821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于管理的水利工程原材料检测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袜机上的袜子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