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纵梁后端传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66501.1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24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齐鲁杰;丁为广;马灿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纵梁 后端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纵梁后端传力结构,包括前围板横梁、前纵梁和门槛,其特征是,还包括前围连接板,所述前围连接板设置有前围板横梁连接点、前纵梁连接点和门槛连接点且通过相应的连接点分别与前围板横梁、前纵梁和门槛固定连接,所述前围连接板设置有第一传力筋、第二传力筋和第三传力筋,所述第一传力筋连接前纵梁连接点和门槛连接点,所述第二传力筋连接前纵梁连接点和前围板横梁连接点,所述第三传力筋连接前围板横梁连接点和门槛连接点。本方案在前纵梁和门槛传力路径使用关键铸铝接头,增加前围斜撑件使碰撞过程中能量能够有效从前纵梁高效传递至A柱和门槛位置,既保证了碰撞方面的高效传力,又实现了车身轻量化的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一种前纵梁后端传力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今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趋势下,电池电量不断增加,侵占原本传统车型的车身结构空间,人机踵点和前轮心之间的距离不断被压缩用来增加车内乘员空间,而且随着碰撞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碰撞能量传输路径的完整和有效凸显重要性。
目前传统车型基本采用钣金结构,通过前围连接板传导由纵梁过来的力至门槛,高端车型也有使用铸铝形式提升传力效率和结构强度。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汽车前纵梁吸能结构、车身前纵梁前端结构及汽车”,其公告号为CN214215716U,包括前纵梁前部侧吸能盒,一端与汽车的前纵梁相连接,另一端向前纵梁前端靠近汽车外侧的方向延伸;前纵梁前部端板,一端与前纵梁的前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前纵梁前部侧吸能盒的另一端相连接。此结构采用钣金冲压件焊接形成传力结构,成本低,重量重,前围连接板零件扭曲成型困难导致实际零件成型困难,精度难保证;而全铝车身结构,传力接头笨重,重量大成本较高,但是优势是重量轻,刚度较好,零件集成度也高。
本发明相对其他钢铝混合传力结构接头设计形式巧妙,提升传力效率,加上钣金斜撑来增加传力通道,用前围连接板使用铸铝件,发挥高效的作用,因此成本相对低但是效果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前纵梁后端传力结构。本方案在前纵梁和门槛传力路径使用关键铸铝接头,增加前围斜撑件使碰撞过程中能量能够有效从前纵梁高效传递至A柱和门槛位置,既保证了碰撞方面的高效传力,又实现了车身轻量化的设计,实现新能源续航能力的提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纵梁后端传力结构,包括前围板横梁、前纵梁和门槛,其特征是,还包括前围连接板,所述前围连接板设置有前围板横梁连接点、前纵梁连接点和门槛连接点且通过相应的连接点分别与前围板横梁、前纵梁和门槛固定连接,所述前围连接板设置有第一传力筋、第二传力筋和第三传力筋,所述第一传力筋连接前纵梁连接点和门槛连接点,所述第二传力筋连接前纵梁连接点和前围板横梁连接点,所述第三传力筋连接前围板横梁连接点和门槛连接点。
本方案在前纵梁和门槛传力路径使用关键铸铝接头,增加前围斜撑件使碰撞过程中能量能够有效从前纵梁高效传递至A柱和门槛位置,既保证了碰撞方面的高效传力,又实现了车身轻量化的设计,实现新能源续航能力的提升。
作为优选,所述前围连接板为铸造件。
作为优选,所述前围连接板为铸铝件。
本发明相对其他钢铝混合传力结构接头设计形式巧妙,提升传力效率,加上钣金斜撑来增加传力通道,用前围连接板使用铸铝件,发挥高效的作用,因此成本相对低但是效果佳。
作为优选,所述前围板横梁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作为优选,所述前围板横梁设置有翻边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665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