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加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666054.X | 申请日: | 2021-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97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董清世;成燕;孙振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义电源(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49 | 分类号: | H01M50/249;H01M50/20;H01M50/289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梁姗 |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加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加强结构,包括设在矩形电池模组长度方向两端面的支撑件;两个支撑件通过加强件相连并围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环绕在电池模组的四个侧面外。采用本实用新型,支撑件对电池模组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支撑,保障了电池模组长度方向两个侧面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加强件,并将加强件与支撑件相连围成框架结构,且使得框架结构环绕在电池模组的四个侧面外,增强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对电池模组的四个平面形成较好的防护,防止电池模组在恶劣使用工况中因受到撞击而发生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处在车辆的能源转换时期,新能源车辆目前正在日益增加,锂离子动力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之一。而锂离子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是锂离子电池,其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一方面保证电池性能满足汽车的需求,另一方面,保证电池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
软包电池是一种由正极、负极、电解液以及包装膜等组成的高性能电池,可以大倍率充放电,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所以广泛应用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然而软包电池常存在:铝塑膜易刺穿,顶封折边及密封处易碰损漏液、电芯铝极耳焊接困难;多电芯串并联成组困难,焊接工艺复杂等诸多问题,给软包电池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大大限制了软包电池的应用,因而软包电池使用时外部常套设加强结构。当软包电池用于车辆等工况较为严苛的地方时,需先将电池模组安装在加强结构内,再固定电池模组,然而现有的加强结构存在结构强度差,受冲击易变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软包电池模组的加强结构强度差,受冲击易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强度好的软包电池模组的加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加强结构,包括设在矩形电池模组长度方向两端面的支撑件;两个支撑件通过加强件相连并围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环绕在电池模组的四个侧面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件,支撑件对电池模组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支撑,保障了电池模组长度方向两个侧面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加强件,并将加强件与支撑件相连围成框架结构,且使得框架结构环绕在电池模组的四个侧面外,对电池模组的四个平面形成较好的防护,增强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防止电池模组在恶劣使用工况中因受到撞击而发生变形;即在电池组件受到冲击时,框架结构首先接收冲击力,防止电池模组受到直接的撞击,或者框架结构可通过自身产生的一定的形变,以吸收冲击力,从而保护电池模组。
进一步地,支撑件呈U形且其U形的两个侧边为连接部,电池模组两端均卡入支撑件的U形槽底;加强件通过连接部将两个支撑件连接在一起。由于支撑件呈U形,同时电池模组两端均卡入支撑件的U形槽底,使得支撑件对电池模组卡入槽底的棱边形成防护,进一步保障了电池模组的安全,防止电池模组在汽车等使用工况中因受到撞击而发生变形;此处支撑件的U形两侧面可设为稍短的结构,即尽可能减小连接部的尺寸,使得连接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且方便固定加强件既可;减小连接部的尺寸有利于减少整个加强结构的重量,满足轻量化设计的理念。
进一步地,电池模组的同一平面上设有两根加强件,且两根加强件对称排列并呈V形。每根连接部均与两根加强件的端部固定,即电池模组有两个相对面上均设有两根加强件,增强了两个平面的结构强度,对电池模组的防护效果好;加强件的结构对称,受力均衡;加强件的根数根据需要设置,可不局限于两个,根据具体的使用工况,如电池模组的尺寸、加强件的尺寸、加强件的厚度等,再考虑加强件的根数和调整加强件的排布方式。
进一步地,加强件为槽钢且其开口侧背向电池模组,加强件的两端与连接部螺接。使用槽钢制作加强件,制作方便,成本低,结构强度好;螺接结构位于槽型结构内,防止螺接结构受到碰撞,增强整个加强结构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义电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信义电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660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干胶的薄膜封口机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电池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