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煤油燃料加注橇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64038.7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35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朱春荣;朱福生;秦栋成;冷启远;王卫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隆石化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G5/00 | 分类号: | B64G5/00;B67D7/04;B67D7/16;B67D7/36;B67D7/40;B67D7/78 |
代理公司: | 南京智造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2 | 代理人: | 刘帅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煤油 燃料 加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箭煤油加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移动式煤油燃料加注橇,包括集装箱槽车、20英寸集装箱式底盘。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煤油燃料加注橇用租赁的多辆自带泵煤油槽车取代常规煤油车及现场泵车,用车载定量加注橇装取代现场加注管路,降低一次性投入费用;加注橇内含流量调节阀、紧急切断阀、质量流量计、压力变送器等阀门仪表组件,可安全、定量完成加注任务;定量加注橇底盘根据20英尺集装箱安装形式设计,可便捷的安装到集装箱拖车上,泵车及定量加注车机动性好,既节约发射场地也便于转场;相对于露天布置,车载式加注橇贮存条件好、易维护,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箭煤油加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移动式煤油燃料加注橇。
背景技术
液氧、煤油是新一代运载火箭经济的燃料组合。目前国内常用的火箭煤油加注方案如下简图所示:发射场采购满足加注效率要求的加注泵车,通过泵车加压将煤油槽车中介质,按初始小流量→大流量→末段小流量三个流程完成火箭燃料箱加注作业。
此加注方式成熟,加注经验足,但是加注泵车采购成本偏高、泵故障率偏高、适用范围十分局限,操作不方便,因此市面上需要根据最新技术进展,设计满足快速发展的商业航天之要求的低成本、综合性能可靠的煤油加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移动式煤油燃料加注橇,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煤油燃料加注橇,包括集装箱槽车、20英寸集装箱式底盘、煤油进液口、进液口切断阀、汇总管、排放旁路、静电接地绕线盘、高压氮气瓶组、防爆接线箱、流量调节阀、电缆槽、质量流量计、批量控制器、压力变送器、煤油出液口、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调节电机,所述的20英寸集装箱式底盘上表面螺栓固定有用于安装煤油进液口、排放旁路、静电接地绕线盘、高压氮气瓶组、防爆接线箱、电缆槽、批量控制器和煤油出液口的顶部收纳框,所述顶部收纳框位于集装箱槽车的车身两侧和车尾处均设有开口,所述的20英寸集装箱式底盘上表面焊接固定有多个横置安装导轨,所述的横置安装导轨上表面螺栓固定有多个用于装配的顶部装配框,所述的汇总管包括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的第一输送管与第二输送管通过流量调节阀固定连通。
所述煤油进液口通过进液口切断阀与第一输送管的侧向连接管固定连通,所述的排放旁路通过进液口切断阀固定安装在第一输送管外侧壁上。
所述的煤油出液口通过压力变送器和质量流量计与第二输送管固定连通。
所述顶部收纳框内顶面中间位置螺栓固定用于安装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中置固定框架,所述的顶部收纳框内部位于车身两侧开口位置活动装配有由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控制的伸缩式闭合厢门。
所述的顶部收纳框内侧面位于车身两侧开口位置均活动装配有用于控制伸缩式闭合厢门翻转的侧向联动限位轴筒。
所述的伸缩式闭合厢门包括顶部翻转门体板和滑动安装在顶部翻转门体板外侧的底部伸缩门体板,所述的底部伸缩门体板靠近顶部翻转门体板内侧壁上开设有内置螺杆调节装置的内侧调节槽,所述的内侧调节槽内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调节电机的侧向装配卡槽,所述的调节电机外侧转轴通过联轴器与螺杆调节装置同轴传动。
所述的螺杆调节装置包括与调节电机外侧转轴同轴固定的横向调节螺杆、螺纹套接在横向调节螺杆外侧的多个内螺纹调节筒和活动安装在内螺纹调节筒外侧的折叠式挤压连杆,所述的顶部翻转门体板外侧面上具有向内侧调节槽凸起的一体结构联动轴,所述的顶部翻转门体板通过联动轴贯穿折叠式挤压连杆中部连接端与折叠式挤压连杆活动装配。
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两侧转轴上同轴固定有侧向驱动转轴,所述的侧向驱动转轴顶端位于顶部收纳框两侧同轴固定有侧向转动轴筒,所述的顶部翻转门体板顶端两侧通过缆绳绕过侧向联动限位轴筒与侧向转动轴筒外侧弧形面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隆石化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隆石化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640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