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调控污泥调理改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52478.0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91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刘程;徐芳芳;穆静;杨明;奚姗姗;史永宁;王猛;汪军;张文;刘怀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3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刘跃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调控 污泥 调理 改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调控污泥调理改性装置,首先进入管能与污泥供入管道对接,利于污泥供入调理罐内部,前序酸碱值检测器能在污泥供入过程中对污泥进行酸碱浓度检测,利于工作人员掌握,便于后续调节酸碱剂的计量,第一抽吸泵和第二抽吸泵能分别将酸性剂或碱性剂供入到调理罐内部与污泥混合,实现对污泥的酸碱浓度调理,其次第一连接管能将添加酸碱剂的污泥供入到搅拌罐,利于搅拌罐对污泥进行搅拌,提高混合效果,第二连接管能将搅拌混合后的污泥供入到干化炉中,同时在供入过程中,后序酸碱值检测器也能对污泥的酸碱浓度进行检测,利于工作人员判断分析,最后干化炉能对调理后的污泥进行干化,使得水分蒸发,而酸碱成分保留在污泥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调控污泥调理改性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深度脱水作为一种有效的污泥脱水减容技术,广泛应用于市政、化工等领域的污泥脱水工程。污泥脱水通常加入调理剂,然后进行脱水。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用于污泥调理改性装置,虽然能够添加调理剂,但是无法在污泥调理前和调理后进行分别的检测,不利于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调理剂的添加,制约了污泥调理改性的生产使用。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智能调控污泥调理改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调控污泥调理改性装置,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调控污泥调理改性装置,包括调理罐、第一抽吸泵、第二抽吸泵、进入管、前序酸碱值检测器、第一连接管、搅拌罐、第二连接管、后序酸碱值检测器、干化炉,所述的第一抽吸泵固设于调理罐顶部左侧,所述的第一抽吸泵与调理罐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第二抽吸泵固设于调理罐顶部右侧,所述的第二抽吸泵与调理罐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进入管固设于调理罐左侧,所述的进入管与调理罐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前序酸碱值检测器固设于进入管中端,所述的前序酸碱值检测器与进入管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固设于调理罐右侧,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与调理罐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搅拌罐固设于第一连接管右侧,所述的搅拌罐与第一连接管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管固设于搅拌罐右侧,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与搅拌罐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后序酸碱值检测器固设于第二连接管中端,所述的后序酸碱值检测器与第二连接管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干化炉固设于第二连接管右侧,所述的干化炉与第二连接管采用焊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抽吸泵后端还固设有酸性剂放置罐,所述的酸性剂放置罐与第一抽吸泵采用管道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抽吸泵后端还固设有碱性剂放置罐,所述的碱性剂放置罐与第二抽吸泵采用管道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中端还固设有供料泵,所述的供料泵与第一连接管采用焊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搅拌罐顶部还固设有电机,所述的电机与搅拌罐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电机底部还固设有搅拌架,所述的搅拌架与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干化炉右侧上端还固设有蒸汽排出管,所述的蒸汽排出管与干化炉采用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智能调控污泥调理改性装置,具备以下优点;
1、首先进入管能与现有技术中的污泥供入管道对接,利于污泥供入到调理罐内部,前序酸碱值检测器能够在污泥供入过程中对污泥进行酸碱浓度检测,利于工作人员掌握,便于后续调节酸碱剂的计量,第一抽吸泵和第二抽吸泵能够分别将酸性剂或碱性剂供入到调理罐内部与污泥混合,实现对污泥的酸碱浓度调理。
2、其次第一连接管能将添加酸碱剂的污泥供入到搅拌罐,利于搅拌罐对污泥进行搅拌,提高了混合效果,第二连接管能将搅拌混合后的污泥供入到干化炉中,同时在供入过程中,后序酸碱值检测器也能对污泥的酸碱浓度进行检测,利于工作人员判断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524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芯模同步的高稳定性脱模结构
- 下一篇:一种磁芯生产线用高效中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