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热失控通道的动力电池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644126.0 | 申请日: | 2021-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24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卢青梅;兑瀚;周庆召;张福增;陈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342 | 分类号: | H01M50/342;H01M50/24;H01M50/271;H01M50/204;H01M50/249;H01M50/258;H01M10/0525;H01M10/625;H01M10/6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刘二艳 |
| 地址: | 30038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失控 通道 动力电池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热失控通道的动力电池模组,所述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外壳及内部设置的电池组、延缓热失控组件、复合隔热层、底层胶和侧面胶,延缓热失控组件与电池组交替堆叠封装形成模组主体,所述模组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层胶,所述模组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复合隔热层,所述模组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侧面胶,每两个延缓热失控组件之间、顶部的复合隔热层、底部的底层胶和两侧的侧面胶将电池组包覆在封闭的六面体内,所述复合隔热层设置有排气通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热失控通道的动力电池模组,实现了电池有序喷发,电池喷出的气体始终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避免气体窜到相邻腔体内,从而防止个别电池热失控而引发整体电池模组爆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热失控通道的动力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软包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重量轻、比容量高、安全性能好、内阻小、设计灵活等优点,在市场上广泛得到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零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池模组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池模组的容量逐渐增大,电池模组的热失控危害也越来越大。模组热失控通常是由于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后热量迅速扩散到相邻的电芯,进而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模组甚至整个系统发生热失控,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使驾驶员和乘客逃生,成为今后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
目前的电池模组,大部分是多个单体锂离子电池堆叠形成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组,缺少改善安全的方法。CN209496913U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和用于电池模组的导隔热组件,所述导隔热组件包括:隔热条以及与所述隔热条贴靠固定的导热条;所述导热条背离所述隔热条的侧面制有若干个沿着该导热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与电池模组中圆柱形电池单体的外周面相适配的圆弧形凹槽。但是设置导隔热组件只能减缓热蔓延的时间,并不能解决热失控以及电池模组起火的问题。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具有热失控通道的动力电池模组,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延缓动力电池爆炸或着火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热失控通道的动力电池模组,提高动力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够有效延缓电池热失控带来的热量蔓延,还能有效阻隔热量传输,为乘客争取逃生的时间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热失控通道的动力电池模组,所述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外壳及内部设置的电池组、延缓热失控组件、复合隔热层、底层胶和侧面胶,延缓热失控组件与电池组交替堆叠封装形成模组主体,所述模组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层胶,所述模组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复合隔热层,所述模组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侧面胶,每两个延缓热失控组件之间、顶部的复合隔热层、底部的底层胶和两侧的侧面胶将电池组包覆在封闭的六面体内,所述复合隔热层设置有排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中,当某一单体电池热失控时,电池内部产生气道向六面体的薄弱位置-复合隔热层延伸,释放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冲开复合隔热层,继续冲向对应模组顶盖的排气孔,形成了单向排气的热失控通道,模组顶盖与PACK盖板贴合,避免气体窜到相邻腔体内;延缓热失控组件耐高温和耐冲击,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热失控通道排出,有效延缓电池热失控带来的热量蔓延,还能有效阻隔热量传输,降低了动力电池模组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包括模组顶盖、两侧模组端盖和底壳。
优选地,所述模组主体通过侧面胶与所述两侧模组端盖连接。
优选地,所述模组主体通过底层胶与所述底壳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模组顶盖设置有排气孔,与复合隔热层的排气通道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模组顶盖为山型结构,有多个筋将排气孔隔开,避免热失控产生的高温气体窜到相邻腔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441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