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反馈式水生态修复曝气船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04518.4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73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王永刚;李亚翠;王恒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枝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1 | 代理人: | 刘晓飞 |
地址: | 10003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反馈 水生 修复 曝气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反馈式水生态修复曝气船,包括机箱、箱门、控制器、线束和测量器。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机箱、控制器、智能芯片、线束、测量器、高压气泵、高压罐、欠压过滤引流装置以及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器提前设定曝气数值,并通过智能芯片远程控制装置,通过测量器测量水域中的溶解氧数值,数值通过线束导入控制器,使装置能检测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同时也能设定指定的溶解氧阈值,如2mg/L对水进行曝气,当水体溶解氧少于2mg/L时,曝气船会进行曝气,当曝气区域水域溶解氧浓度升高后,曝气船自动驶离,到达其他仍不满足阈值要求的区域进行曝气,进而提高装置修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反馈式水生态修复曝气船。
背景技术
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生态修复的顺利施行,需要生态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栽培学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的参与。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维护涉及生态稳定性、生态可塑性及稳态转化等多种生态学理论。
但是,现有的智能反馈式水生态修复曝气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装置不能检测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同时也不能设定指定的溶解氧阈值进行曝气,从而装置在水域内进行曝气时不能根据水域内水源不同溶解氧数值进行不同程度的曝气,进而导致装置修复效果不足,不利于实际使用,且装置不具备充电电池,只能依靠太阳能板进行发电驱动,在阴雨天气或者光照不足的天气环境时装置使用容易受到影响,不利于实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反馈式水生态修复曝气船,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反馈式水生态修复曝气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装置不能检测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同时也不能设定指定的溶解氧阈值进行曝气,从而装置在水域内进行曝气时不能根据水域内水源不同溶解氧数值进行不同程度的曝气,进而导致装置修复效果不足,不利于实际使用,且装置不具备充电电池,只能依靠太阳能板进行发电驱动,在阴雨天气或者光照不足的天气环境时装置使用容易受到影响,不利于实际使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反馈式水生态修复曝气船,包括机箱、箱门、控制器、线束和测量器,所述机箱的正面设有箱门,所述机箱的内部设有测量器,所述箱门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侧设有线束;
所述机箱和箱门之间为合页连接,所述线束的两端分别衔接测量器和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机箱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散热槽,且箱门的表面一端安装有把手,所述机箱的底部安装有支架,且支架安装于安装架的上端,并且支架与安装架的衔接处设有固定螺丝。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安装有浮板,且浮板的表面设有等距排列分布的定位孔,所述浮板的底部设有气垫,所述浮板的后端中间安装有驱动机构,且浮板的顶部设有太阳能板,并且驱动机构和太阳能板之间为电力串联。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的四角均安装有支耳,且支耳的内部均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下端设有四组横向固定的加固杆,且固定架的底部设有安装片,所述驱动机构的上端设有电池组件,且驱动机构的后端设有推进桨。
优选的,所述机箱的内部分别安装有高压气泵、高压罐和欠压过滤引流装置,所述高压罐的顶部设有三组气管,且三组气管分别衔接高压气泵、高压罐和欠压过滤引流装置。
优选的,所述机箱的底部设有三组横向等距排列分布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且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顶部设有与欠压过滤引流装置衔接的气管,所述控制器的表面安装有智能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045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面双芯鼻梁条
- 下一篇:秸秆打捆机粉碎揉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