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动式高压直流继电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598759.2 | 申请日: | 2021-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58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 发明(设计)人: | 代文广;陈松生;谢丰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50/18 | 分类号: | H01H50/18;H01H50/3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动式 高压 直流 继电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动式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推动杆、动铁芯和铜片;推动杆光杆配合在动铁芯的通孔中;动铁芯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凹槽;铜片套在推动杆外并适配在第一凹槽中,铜片的顶端抵在第一凹槽的槽底处;在推动杆的设有沿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部;铜片在第一凹槽中通过扩铆方式使铜片的内圈挤进推动杆的凹陷部,铜片的外圈抵紧于第一凹槽的槽壁处。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光杆定位而取消螺纹连接,能有效解决螺纹偏心问题,改善因内外螺纹间牙顶与牙底的配合存在间隙,无法有效限制铁芯X/Y方向的转动问题;通过采用止位件止位而取消点胶,不仅可以避免点胶带来有机物、开裂产生异物等缺陷,同时减少点胶固化所需时间,进而提升生产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动式高压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是采用动簧片直动式(也称为螺线管直动式)结构,这种直动式高压直流继电器的触头部分包括两个静触头(即负载引出端)和一个动组件,动组件包括动簧部分和推动杆组件,动簧部分是桥式配合在两个静触头之间,并装在推动杆组件的顶部,通过推动杆组件的往返运动,使动簧部分的两个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头相接触或相分离,在相接触时,电流由其中一个静触头流入,经过动簧部分后从另一个静触头流出。推动杆组件包括推动杆和推动杆下部连接的动铁芯(推动杆的顶部通常连接推动杆组件中的弹簧座),通过动铁芯与线圈、静铁芯等部件的配合,由动铁芯带动推动杆往返运动,由于动铁芯需要与推动杆同步运动,因此,就需要将动铁芯固定在推动杆的下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利用推动杆外螺纹与动铁芯内螺纹的相配合,来限制动铁芯相对于推动杆在水平面 X/Y方向移动及转动,并且利用动铁芯底部与推动杆点胶固定方式来限制动铁芯相对于推动杆在Z方向的移动及转动。
现有技术的这种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因内外螺纹间牙顶与牙底的配合存在间隙,无法有效限制动铁芯在X/Y方向的转动,出现轴心偏心、歪斜的问题,使得产品运动过程存在更加严重的干涉,影响产品吸合、回跳等电气参数,同时闭合时触点面及动静铁芯接触不平行,降低保持力稳定性,导致产品抗短路性能存在散差。而采用点胶固定方式来限制动铁芯在Z方向的移动及转动,则存在如下弊端:一是因产品长期运动,闭合接触,又在长期高温下工作,存在使胶水开裂,并产生异物的风险,严重将致使产品不导通等致命缺陷;二是有机物质的挥发,影响密封腔体的气氛导致灭弧能力下降;三是生产周期长节拍慢,现生产110℃,烘箱烘焙、冷却>40mins,且设备占地、投入较大;四是控制液体量难度更大,胶量多容易溢出,胶量少不可靠,且容易有气泡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直动式高压直流继电器,通过对推动杆与动铁芯之间连接结构的改进,使用光杆定位而取消螺纹连接,能有效解决螺纹偏心问题,改善因内外螺纹间牙顶与牙底的配合存在间隙,无法有效限制铁芯X/Y方向的转动问题;通过采用止位件止位而取消点胶,不仅可以避免点胶带来有机物、开裂产生异物等缺陷,同时减少点胶固化所需时间,进而提升生产速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动式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推动杆、动铁芯和铜片;所述推动杆的下段的靠上位置设有朝下的台阶,所述推动杆的台阶抵在所述动铁芯的上面;所述动铁芯设有上下贯透的通孔,所述推动杆的下段的中间部分光杆配合在动铁芯的通孔中;所述动铁芯的底部的对应于通孔的位置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凹槽;所述铜片套在推动杆外并适配在所述第一凹槽中,铜片的顶端抵在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处;在推动杆的下段中,在对应于第一凹槽内的位置处,还设有沿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部;所述铜片在所述第一凹槽中通过扩铆方式使铜片的内圈挤进推动杆的凹陷部,铜片的外圈抵紧于第一凹槽的槽壁处。
所述推动杆的凹陷部为设置在推动杆的外周壁上的环形凹槽。
所述推动杆的凹陷部为环绕在推动杆的外周壁上的滚花结构。
所述动铁芯的底部的对应于通孔的位置还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为大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小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987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