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酵菌种液体培养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589118.0 | 申请日: | 2021-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37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堂;王娅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牟定龙兴坊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4;C12M1/04;C12M1/02;C12M1/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 地址: | 675509 云南省楚雄***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菌种 液体 培养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酵菌种液体培养系统,包括发酵罐和风机,风机位于发酵罐的一侧,发酵罐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加热板,发酵罐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发酵罐的外壁设有单片机和加热仓,加热仓与发酵罐内部相通,风机的出风口设有出风管,出风管远离风机的一端与加热仓内部相通,发酵罐的顶部设有排气管,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传感器、加热板以及单片机的配合使用实现对发酵罐内部温度的恒温控制,外部气体经过电热丝的加热后再进入发酵罐内部,避免外部空气与发酵罐内部温差较大而对发酵罐内部的温度产生冲击而影响发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酵菌种液体培养系统。
背景技术
菌种是用于发酵过程作为活细胞催化剂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液体在发酵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发酵罐内部温度进行控制,而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发酵装置无法对发酵罐内部的温度进行恒温控制,此外,在发酵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外部空气引入发酵罐内部并与液体接触,当发酵罐内外温度差距较大时,外部空气进入发酵罐内部时容易对发酵罐内部的温度产生冲击,从而影响了发酵效率,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发酵菌种液体培养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酵菌种液体培养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酵菌种液体培养系统,包括发酵罐和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发酵罐的一侧,所述发酵罐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加热板,所述发酵罐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发酵罐的外壁设有单片机和加热仓,所述加热仓与所述发酵罐内部相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设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远离所述风机的一端与所述加热仓内部相通,所述发酵罐的顶部设有排气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酵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料管和出料管,且进料管和出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发酵罐的内部相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处嵌设有防尘网,且防尘网与所述风机粘接固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风管的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空气净化棉、活性炭吸附棉和甲醛净化棉。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仓内部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电热丝,相邻两个所述电热丝之间均竖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表面均开设有通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仓靠近所述发酵罐的一端内部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呈倾斜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加热仓之间设有集风斗,且集风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管和所述加热仓的尺寸相适配,集风斗与所述出风管为一体成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传感器、加热板以及单片机的配合使用实现对发酵罐内部温度的恒温控制,外部气体经过电热丝的加热后再进入发酵罐内部,避免外部空气与发酵罐内部温差较大而对发酵罐内部的温度产生冲击而影响发酵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空气净化棉、活性炭吸附棉和甲醛净化棉对出风管内部所流动的气体进行过滤吸附处理,避免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发酵罐内部而对发酵罐内部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发酵罐剖切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出风管和加热仓剖切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混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牟定龙兴坊食品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牟定龙兴坊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891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