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焊点在电-热-力-磁耦合场作用下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85374.2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49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望云;李兴民;位松;秦红波;黄家强;刘东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24;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焊点 耦合 作用 实验 装置 | ||
1.一种微焊点在电-热-力-磁耦合场作用下的实验装置,包括用于对微焊点试样提供温度的控温加热炉、用于对微焊点试样提供力场的力场机构以及用于对微焊点试样提供电流的电场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微焊点试样提供磁场的磁场机构;
所述力场机构布置在所述控温加热炉,力场机构还用于夹持微焊点试样;所述磁场机构布置在控温加热炉内,力场机构布置在磁场机构内;
所述磁场机构包括第二电源、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第一环形磁线圈、第二环形磁线圈、第三环形磁线圈和第四环形磁线圈;第一环形磁线圈、第二环形磁线圈、第三环形磁线圈和第四环形磁线圈均与第二电源电性连接,且第一环形磁线圈、第二环形磁线圈、第三环形磁线圈和第四环形磁线圈呈并联布置;第一环形磁线圈的电性连接回路上设有第一开关,第二环形磁线圈的电性连接回路上设有第二开关,第三环形磁线圈的电性连接回路上设有第三开关,第四环形磁线圈的电性连接回路上设有第四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焊点在电-热-力-磁耦合场作用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环形磁线圈和第二环形磁线圈布置在力场机构的左右两侧且呈对称布置,第三环形磁线圈和第四环形磁线圈布置在力场机构的上下两侧且呈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焊点在电-热-力-磁耦合场作用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温加热炉设有用于测量炉膛温度的热电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焊点在电-热-力-磁耦合场作用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力场机构包括固定夹具、活动夹具、驱动杆、空气轴承和非接触式驱动马达;固定夹具和活动夹具呈上下布置在控温加热炉内,空气轴承安装在控温加热炉的底部,驱动杆的上端与活动夹具的下端连接,驱动杆的下端与空气轴承连接,非接触式驱动马达与空气轴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焊点在电-热-力-磁耦合场作用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场机构包括第一电源、第一铜丝和第二铜丝;第一电源布置在控温加热炉上,或者第一电源布置在控温加热炉外;第一铜丝的一端与第一电源的正极/负极连接,第一铜丝的另一端穿过控温加热炉的厚壁布置在固定夹具侧;第二铜丝的一端与第一电源的负极/正极连接,第二铜丝的另一端穿过控温加热炉的厚壁布置在活动夹具侧;
当固定夹具和活动夹具分别夹持微焊点试样的两端后,第一铜丝的另一端与第二铜丝的另一端分别与微焊点试样的两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一铜丝、微焊点试样和第二铜丝形成电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焊点在电-热-力-磁耦合场作用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场机构还包括第一L形绝缘板和第二L形绝缘板,第一L形绝缘板和第二L形绝缘板呈平行布置在控温加热炉内,第一L形绝缘板的短边搭接在固定夹具上,第一L形绝缘板的长边朝下布置,第一L形绝缘板和第二L形绝缘板之间形成绝缘通道;第一L形绝缘板的短边设有用于第一铜丝和第二铜丝穿过的孔,第二L形绝缘板的短边设有用于第一铜丝穿过的孔,第二L形绝缘板的长边设有用于第二铜丝穿过的孔,第一铜丝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L形绝缘板和第二L形绝缘板的孔布置在固定夹具侧,第二铜丝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L形绝缘板的孔、绝缘通道和第二L形绝缘板的孔布置在活动夹具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焊点在电-热-力-磁耦合场作用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铜丝上套设有第一耐高温绝缘陶瓷管,第二铜丝上套设有第二耐高温绝缘陶瓷管;控温加热炉上设有安装孔,第一耐高温绝缘陶瓷管和第二耐高温绝缘陶瓷管插设在安装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焊点在电-热-力-磁耦合场作用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霍尔传感器和断电报警器;
所述霍尔传感器穿在第二铜丝与第一电源电性连接的通电回路中,霍尔传感器与断电报警器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微焊点在电-热-力-磁耦合场作用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机;
所述控温加热炉、力场机构、电场机构和磁场机构均与所述计算机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853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