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诱、驱、集鱼一体多功能的集鱼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583699.7 | 申请日: | 2021-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18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彪;谭均军;王宇;谭红林;陈磊;白天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79/02 | 分类号: | A01K79/02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 多功能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诱、驱、集鱼一体多功能的集鱼系统,包括提升排架,提升排架包括设置在河道边坡同侧的上游提升排架和下游提升排架;提升排架内部连接有集鱼槽;提升排架之间连接有转运平台。通过设置补水涵洞模拟鱼群回溯所需的逆流,限制鱼群在规划的流道进行回溯,从而起到了高效基鱼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集鱼系统能单一,结构简单,难以适应大坝下游水深变化,而不能有效的集鱼或集鱼效过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体设计一种与中低坝过鱼设施相匹配的集诱、驱、集为一体多功能的集鱼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国家大坝、水闸的不断建设给当地经济带来一定效益的同时,也阻断了河流的连通性,给当地生态环境以及渔业资源造成不利影响。为缓解水利工程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各种过鱼设施如鱼道、鱼闸、升鱼机等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大坝阻断河流对洄游鱼类造成的危害,集鱼系统作为生态修复手段之一在维护水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左右。但现有的集鱼系统大多功能单一,结构简单,难以适应大坝下游水深变化,而不能有效的集鱼或集鱼效过差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应用结合诱、驱、集多种诱鱼方式、辅以水流、灯光诱导等手段的多功能集鱼系统来达到高效集鱼目的,解决当前集鱼系统低效集鱼的问题已经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诱、驱、集鱼一体多功能集鱼系统,该集鱼系统解决了现有的集鱼系统能单一,结构简单,难以适应大坝下游水深变化,而不能有效的集鱼或集鱼效过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诱、驱、集鱼一体多功能的集鱼系统,包括提升排架,提升排架包括设置在河道边坡同侧的上游提升排架和下游提升排架;提升排架内部连接有集鱼槽;提升排架之间连接有转运平台。
优选地,提升排架嵌设在边坡的墙体内;提升排架上部开设有出口与转运平台连接;提升排架为槽状建筑,内壁安装有起吊机构和滑动组件用于起吊集鱼槽内的提升舱室。
优选地,下游提升排架下部一侧开设有进水口与边坡墙体内开设的补水涵洞连通,补水涵洞连通至集鱼槽内;补水涵洞连通上游水源至下游提升排架的集鱼槽内,对集鱼槽内提供逆流环境,便于鱼群回溯。
优选地,集鱼槽为上端开口的槽状结构,集鱼槽一侧开设进鱼口,进鱼口贯通至河道。
优选地,集鱼槽相对于进鱼口一侧连接有拦鱼格栅,拦鱼格栅一侧的下游提升排架内壁连接有灯组;拦鱼格栅避免鱼群回溯至补水涵洞内;灯组可以用于引诱鱼群朝集鱼槽内回游泳。
优选地,集鱼槽底部设置有集鱼池;集鱼池内设置有分离的提升舱室通过滑轨与提升排架滑动配合。
优选地,进鱼口两侧设置有驱鱼格栅,驱鱼格栅通过滑动组件和驱动装置与集鱼槽内壁滑动配合;驱鱼格栅为电动控制的对开门网格状结构,当进行集鱼时,格栅关闭,放鱼群通过;当集鱼数量达到转运限度时,关闭格栅,并驱动格栅向集鱼池一侧滑动,将鱼群驱赶至集鱼池内。
优选地,下游提升排架的边坡墙体上设置有水文监测站和计鱼观察室;水文监测站用于监测补水涵洞流量,包括流量计和观察站;计鱼观察室内设置有监控设备,通过下游提升排架内壁设置的摄像头以及传感器监测集鱼槽内的鱼群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集鱼系统通过设置补水涵洞模拟鱼群回溯所需的逆流,限制鱼群在规划的流道进行回溯,从而起到了高效基鱼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集鱼系统能单一,结构简单,难以适应大坝下游水深变化,而不能有效的集鱼或集鱼效过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集鱼槽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排架及转运平台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836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纤维网格布切割器
- 下一篇:宝珠砂粒度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