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用单芯高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64704.X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62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潘磊;高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8;H01B7/28;H01B1/02;H01B7/29;H01B7/40 |
代理公司: | 湖南乔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62 | 代理人: | 安曼 |
地址: | 411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用单芯 高压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单芯高压电缆,其包括单股铝合金导体以及绕包在所述单股导体外部的F4薄膜,所述F4薄膜的绕包重叠率不超过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用单芯高压电缆采取铝合金导体弥补了以往纯铝电缆的不足,其弯曲性能、抗蠕变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大大提高,并且相同载流量时铝合金电缆的重量大约是铜缆的一半。采用铝合金电缆取代铜缆,可以减轻电缆重量,降低安装成本,减少设备和电缆的磨损,使安装工作更轻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单芯高压电缆。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跨国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由于新能源汽车使用电作动力所以就需要大量的电线电缆,但是新能源汽车上空间狭小、电缆数量和种类繁多,因此新能源汽车电缆要求越来越求柔软以适应电缆的布线。加上电动汽车的电池有限,汽车重量越小那么续航能力就越强,因此,电动汽车电缆也越来越趋向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单芯高压电缆,旨在提供一种轻量化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线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单芯高压电缆包括单股铝合金导体以及绕包在所述单股导体外部的F4薄膜,所述F4薄膜的绕包重叠率不超过2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单芯高压电缆还包括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绕包在所述F4薄膜外部,所述绝缘层的工作温度范围为-40℃~175℃,所述绝缘层的最薄点不低于所述绝缘层标称厚度的8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为硅橡胶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单芯高压电缆还包括绕包在所述绝缘层外部的导电布胶带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单芯高压电缆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电布胶带层外部的硅橡胶护套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新能源汽车用单芯高压电缆包括单股铝合金导体以及绕包在所述单股导体外部的F4薄膜,所述F4薄膜的绕包重叠率不超过20%。在本技术方案中,没有采用多股单丝,也没有采取更小单丝直径的导体,而为了减轻重量,采用了铝合金导体,铝合金电缆是以8000系列铝合金材料为导体,通过紧压工艺和退火处理制备而成。
铝合金电缆弥补了以往纯铝电缆的不足,其弯曲性能、抗蠕变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大大提高,能够保证电缆在长时间过载和过热时保持连续性能稳定,采用AA-8000系列铝合金导体,可以大大提高铝合金电缆的导电率、耐高温性,同时解决了纯铝导体电化学腐蚀、蠕变等问题。铝合金的导电率是最常用基准材料铜IACS的61.8%,载流量是铜的79%,优于纯铝标准。但在同样体积下,铝合金的实际重量大约是铜的三分之一。因此,相同载流量时铝合金电缆的重量大约是铜缆的一半。采用铝合金电缆取代铜缆,可以减轻电缆重量,降低安装成本,减少设备和电缆的磨损,使安装工作更轻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用单芯高压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铝合金导体;20、F4薄膜;30、绝缘层;40、导电布胶带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647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