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井顶帽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60919.4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77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林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西奥电梯现代化更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倪杨 |
地址: | 311199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井顶帽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井顶帽,应用于电梯井顶部,包括设于所述电梯井顶部的顶棚屋檐,所述顶棚屋檐上开设有通槽,顶盖盖设于所述通槽上侧;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顶帽长时间使用后的防漏水性能,安装简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井顶帽。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加装电梯在进行顶部封闭处理时,通常采用平顶浇筑等方式进行顶部封闭,但是在进行平顶浇筑时,如使用混泥土浇筑,由于混泥土与金属板材之间的粘合度会随着时间而出现松散,在长时间使用后极其容易出现漏出情况,而为此现有技术一般会采用SBS防水卷材进行进一步防水处理,但是SBS防水卷材粘贴在金属部件上最多只有两年的防水性能时长,无法保证长时间的防水效果;且现有对电梯井顶部进行封闭处理时,通常操作较为繁琐以及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电梯井顶帽长时间使用后的防漏水性能、安装简便的电梯井顶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顶帽,应用于电梯井顶部,包括设于所述电梯井顶部的顶棚屋檐,所述顶棚屋檐上开设有通槽,顶盖盖设于所述通槽上侧。
进一步的,所述电梯井顶部的周侧设有围裙板,所述围裙板位于所述顶棚屋檐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顶棚屋檐远离所述顶盖的位置设有弯折部,所述围裙板与所述弯折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梯井顶部位于所述通槽的内侧设有龙骨,所述顶棚屋檐与所述龙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梯井顶部的周侧设有边侧龙骨,所述围裙板与所述边侧龙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顶棚屋檐的顶面呈倾斜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围裙板的底部设有翻折部,所述翻折部朝向所述电梯井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围裙板与所述顶棚屋檐呈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边侧具有折边,所述顶棚屋檐靠近所述顶盖的边侧具有折边,且所述顶盖的折边与所述顶棚屋檐的折边呈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顶棚屋檐由至少两个屋檐板拼接组成,所述围裙板由至少两个围裙分板拼接组成。
本实用新型在对电梯井顶部进行封闭防水处理时,将顶棚屋檐放置于电梯井顶部,使得顶棚屋檐对电梯井顶部的边侧上部进行遮挡包围,随后施工人员可以站立在电梯井道内,并从通槽处穿过,使得施工人员保持站立在电梯井内部的基础上,可以从电梯井的外部对顶棚屋檐的放置位置进行调整,在顶棚屋檐位置确定后对其进行固定,随后施工人员将顶盖从电梯井外侧盖合至通槽的上侧,避免雨水从通槽处进入电梯井,使得电梯井顶部可以通过顶棚屋檐以及顶盖的配合进行防水封闭处理,同时由于顶棚屋檐以及顶盖之间采用机械连接,因此无需进行平顶浇筑操作,保证了电梯井顶部在长时间使用后依然可以防止漏水,提高电梯井顶部的防漏水性能和时效;并且由于上述的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从电梯井内侧进行施工,无需在电梯井的外侧搭建脚手架,减少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顶棚屋檐呈倾斜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顶棚屋檐;2、通槽;3、顶盖;4、围裙板;5、弯折部;6、龙骨;7、边侧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西奥电梯现代化更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西奥电梯现代化更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609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