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四翅滨藜插穗的修剪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553396.0 | 申请日: | 2021-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63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魏慧琴;杜希东;李吉洋;白生才;孙慧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慧琴 |
| 主分类号: | A01G3/02 | 分类号: | A01G3/02;A01G2/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继超 |
| 地址: | 733399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翅滨藜插穗 修剪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翅滨藜插穗的修剪装置,包括两个夹持手柄以及对应设于夹持手柄头部的刀头,刀头由一体式连接的第一刀头、第二刀头组成,第一刀头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夹持部,两个设于不同第一刀头上的夹持部相对的内侧弧面上均安装有一刀片;在两第一刀头及两第二刀头夹合在一起时,对应的两夹持部形成闭合,两夹持部内的刀片刃口也刚好相互紧抵;两个第一刀头的刀片刃口相对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与两个夹持手柄的往复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为同一平面;两个第二刀头的刃口相对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与两个夹持手柄的往复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间具有夹角。本实用新型方便了对四翅滨藜穗条的修剪,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们使用的手部疲累程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产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四翅滨藜插穗的修剪装置。
背景技术
四翅滨藜原产美国中西部地区,具有速生、耐干旱、耐贫瘠、抗盐碱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牧场改良和水土保持中。1989年,中国林科院首次引进四翅滨藜,并分别在青海、内蒙古、新疆、辽宁等地引种试验,效果优于其它灌木滨藜品种。四翅滨藜的引种成功,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丰富了物种资源,同时因其枝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必将成为牧草改良中不可多得的饲用灌木植物。
但是由于在我国目前四翅滨藜种子主要依赖进口,不但成本较高,而且实生繁殖种子的生活力较低,发芽率不稳定,使得实生繁殖苗木规格差异很大,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嫩枝扦插育苗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突破,被广泛应用于苗木的生产中。采用嫩枝扦插进行四翅滨藜繁殖的主要方法步骤为:(1)整地、(2)做床、(3)采穗、(4)剪穗、(5)扦插、(6)插后管理,其中剪穗的具体操作步骤为:采穗后要立即在室内或室外阴凉的地方剪穗,将插条去掉嫩梢部分,截成长度10厘米左右短穗,插穗的上剪口要平,下剪口为斜面,上端保留2~3片叶片,去掉下端的叶片,然后放入水桶中保湿。
而目前人们用来进行剪穗的剪刀都是用的普通的剪刀,在修剪插穗的上剪口(平口)、下剪口(斜口)时,需要不断的变换姿势,时间长了容易使手部出现疲累,而且影响剪穗的效率,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攻克的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四翅滨藜插穗的修剪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四翅滨藜插穗的修剪装置,包括通过铰接轴交叉铰接在一起的两个夹持手柄以及对应设于所述夹持手柄头部的刀头,两个所述夹持手柄之间靠近所述铰接轴的位置处连接有回弹弹簧,所述刀头由前后一体式连接的第一刀头、第二刀头组成,所述第一刀头靠近所述铰接轴,所述第一刀头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夹持部,两个设于不同所述第一刀头上的所述夹持部相对的内侧弧面上均可拆卸的安装有一刀片,并且两刀片的刃口相对;在两所述第一刀头及两所述第二刀头夹合在一起时,对应的两所述夹持部形成闭合,两所述夹持部内的刀片刃口也刚好相互紧抵;两个所述第一刀头的刀片刃口相对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与两个所述夹持手柄的往复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为同一平面;两个所述第二刀头的刃口相对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与两个所述夹持手柄的往复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间具有夹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四翅滨藜插穗的修剪装置上共设置了两种刀头,其中,第一刀头用于剪出平口,第二刀头用于剪出斜口,这样人们在对四翅滨藜穗条进行修剪时,可以不用每次都变换姿势将手倾斜至特定的角度或手放平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直接保持一个姿势就能快速的剪出斜口和平口,既方便了对四翅滨藜穗条的修剪,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轻了人们使用时的手部疲累程度。
而且,使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效保证修剪出来的斜口倾斜度基本保持一致,满足扦插要求。第一刀头上的刀片可拆卸还有效避免了因刀片损坏而造成的整个修剪装置报废的问题,节约了制造及使用成本。
优选的,所述夹持手柄远离所述铰接轴的位置处设有能够将两个所述夹持手柄并固在一起的锁环,锁环的作用是便于在不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装置收纳起来,防止出现扎伤等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慧琴,未经魏慧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533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六边形包装盒
- 下一篇:一种柔性屏蔽式发动机控制线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