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空气加湿器的风干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50559.X | 申请日: | 202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09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甘唤璋;庄贵丰;安森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小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4H3/04;F24H9/1863;F24F6/12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空气 加湿器 风干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空气加湿器的风干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空气加湿器的壳体内的风道,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风道一端连通的进风通孔,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与所述风道另一端连通的出风通孔,且所述风道内还设有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组件以及用于驱使风道内的热风经过出风通孔吹向地面的风动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空气加湿器的风干结构,能够对加湿器周边位置的地面进行干燥处理,避免地面潮湿结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空气加湿器的风干结构。
背景技术
常用的空气加湿器,通常采用超声波雾化或蒸发式雾化两种形式进行空气加湿。其中超声波雾化广泛应用于日常加湿产品中,具有转化效率高、无需加热、无耗材、节能的效果,但是由于超声波雾化收到换能器件频率的限制,雾化颗粒较大,可以见到明显的白雾。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技术缺陷。常规的超声波雾化器,具有明显的白雾,雾化颗粒较大,一般是由3微米以上的水颗粒组成。水颗粒从雾化器出来后,需要在空气中进行汽化,才能完成真正的对空气湿度的改善。蒸发式雾化是通过加湿器中的蒸发组件吸水自动蒸发,然后将蒸发的水分扩散到空气中的一种方式,加湿比较慢,适用与干燥度较低的环境,如果是空气过于干燥的情况,一般需要选用超声波形式的加湿器。
现有技术中,不管是哪一种加湿形式的加湿器,加湿器开启运行一段时间后,在地面上位于加湿器的周边位置会有水雾沉降而导致地面潮湿结露的情况发生,由其是用户直接将加湿器放在木地板上使用时,地板潮湿结露会导致地板发潮,甚至发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空气加湿器的风干结构,能够对加湿器周边位置的地面进行干燥处理,避免地面潮湿结露。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空气加湿器的风干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空气加湿器的壳体内的风道,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风道一端连通的进风通孔,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与所述风道另一端连通的出风通孔,且所述风道内还设有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组件以及用于驱使风道内的热风经过出风通孔吹向地面的风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风干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空气加湿器的风干结构中,在原有的加湿器壳体内增设了一个风道,并且在风道中设置相应的加热组件和风动组件,风动组件可以促使风道的空气快速流通,并且流动的空气经过加热组件的加热作用后变成热风,热风从壳体下端的出风口吹出,并且保证吹出的热风吹向加湿器的底部以及邻近周边的地面,对地面进行热风烘干,避免地面因部分加湿水雾的沉降而出现潮湿结露的现象,特别是用户地面是木地板时,避免地板因潮湿结露而发霉等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风动组件为设在所述风道中靠近进风通孔一端的风扇,且所述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加热组件。上述结构中,选择风扇作为风动组件,结构简单,可以直接借用现有的相匹配的风扇结构,降低成本,另外的将风扇的出风口朝着加热组件设置使得风道中从进风通孔进来的空气能够快速的朝着加热组件流动,提高加热效率。
再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上设有加热元件以及与所述加热元件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的出风端连接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加热组件设置进风口的一端。上述结构中,导风罩结构的设置使得风道中的空气更加集中的经过加热组件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作为改进的,所述加热组件通过安装板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所述导风罩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加热组件上端,所述导风罩上端设有安装槽,所述风扇的下端插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上述改进结构中,风扇与导风罩通过插装形式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小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小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505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