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电厂碳排放全流程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47523.6 | 申请日: | 202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17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孟龙;李俊菀;龙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G01N5/00;G01N33/00;G01F1/34;G01F1/3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电厂 排放 流程 监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电厂碳排放全流程监测系统,该碳排放全流程监测系统包括燃料碳排放监测系统、灰渣碳排放监测系统、排烟碳排放监测系统及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本实用新型从入炉燃料、燃料充分燃烧后排灰渣以及燃料充分燃烧后排烟三个方面分别统计碳排放量,最终得到火力发电过程中准确的碳排放数据,实现火力发电厂碳排放数据的全流程、多渠道统计和准确统计,摸清火电厂的碳排放家底,保障碳达峰目标的实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行业碳排放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电厂碳排放全流程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电力行业被作为第一批纳入碳交易市场的行业,要有效落实碳管理政策必须有准确的碳排放监测手段。
目前火力发电厂的碳排放监测方法有根据燃煤量核算碳排放量以及直接检测烟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各种检测方法独立使用,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无法确定。
现有根据燃煤量核算碳排放量的方法没有对燃料进行细分,尤其是在生物质广泛掺烧的大趋势下,燃料的细分和配比关系确定对于准确核算碳排放量尤其重要,不规范的检测容易导致检测结果偏离真实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电厂碳排放全流程监测系统,从而实现火电厂碳排放含量的准确监测,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火电厂碳排放全流程监测系统,包括燃料碳排放监测系统、灰渣碳排放监测系统、排烟碳排放监测系统及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3;
燃料碳排放监测系统包括与燃料输送带1连接的具有数据远传模块的燃料计量秤2,称完重量的燃料进入锅炉4进行燃烧;
灰渣碳排放监测系统包括与锅炉4底部的干式捞渣机5连接的具有数据远传模块的排渣计量秤12,称完重量的炉渣排至渣仓13;还包括与除尘器6底部连接的具有数据远传模块的排灰计量秤7,称重完炉灰进入气力输灰系统8输送走;
排烟碳排放监测系统包括安装在除尘器6后的引风机9出口管路上的气体流量计10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11;
所述燃料计量秤2上的数据远传模块、排渣计量秤12上的数据远传模块、排灰计量秤7上的数据远传模块、气体流量计10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11均连接到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3,并将测量结果传输到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3。
所述燃料输送带1输送的燃料为不同种类的煤以及生物质,不同燃料的比例在监测期间应固定。
所述的燃料碳排放监测系统中的燃料计量秤2为皮带秤或者链板秤,并可将称量结果远传至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3。
所述的灰渣碳排放监测系统中的排渣计量秤12为皮带秤或者链板秤,并可将称量结果远传至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3。
所述的灰渣碳排放监测系统中的排灰计量秤7为螺旋秤,通过法兰与除尘器6和气力输灰系统8连接,整个称量过程不会有炉灰泄漏,并可将称量结果远传至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3。
所述的排烟碳排放监测系统中的气体流量计10为涡街流量计或差压流量计等气体检测流量计,气体流量计10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11的数据可远传至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3。
所述的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3接收来自燃料碳排放监测系统、灰渣碳排放监测系统及排烟碳排放监测系统的数据信号,并将各种数据转化为燃料碳排放核算结果、灰渣碳排放核算结果及排烟碳排放核算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475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