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通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02959.3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30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士林;张智强;廖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4;E21F1/06;E21F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喻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通风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通风结构,具备流畅的通风回路,能够快速、高效地对隧道内部进行换气,将隧道内的瓦斯气体排出。包括通风管道、主通风机、第一局部通风机组以及第二局部通风机组;通风管道沿隧道的轴线安装在隧道内部,隧道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为封堵端,通风管道远离封堵端的端部为进风口,靠近封堵端的端部为出风口,主通风机位于通风管道的进风口外,用于朝通风管道内部送风;第一局部通风机组以及第二局部通风机组均安装在隧道内的盾构设备上,用于朝隧道的入口端送风,第一局部通风机组位于隧道的封堵端与通风管道的出风口之间,第二局部通风机组均位于通风管道下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在利用盾构机进行轨道交通的隧道挖掘时,遇到有微、低瓦斯区段,比如说川西平原岷江水系Ⅱ级阶地冲积平原地貌,地层会存在浅层天然气危害问题,为了防止瓦斯气体在盾构机设备区域汇集,需要对隧道内部进行及时的通风,而现有施工工程中,仅是利用风机将隧道内部的气体吹出,但由于风机的位置和吹风方向毫无章法,只有部分瓦斯气体能顺利从隧道中排出,剩下的瓦斯气体依旧在隧道内部徘徊,久而久之,隧道内部的瓦斯气体浓度会逐渐升高,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通风结构,具备流畅的通风回路,能够快速、高效地对隧道内部进行换气,将隧道内的瓦斯气体排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隧道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道、主通风机、第一局部通风机组以及第二局部通风机组;通风管道沿隧道的轴线安装在隧道内部,隧道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为封堵端,通风管道远离封堵端的端部为进风口,靠近封堵端的端部为出风口,主通风机位于通风管道的进风口外,用于朝通风管道内部送风;第一局部通风机组以及第二局部通风机组均安装在隧道内的盾构设备上,用于朝隧道的入口端送风,第一局部通风机组位于隧道的封堵端与通风管道的出风口之间,第二局部通风机组均位于通风管道下方;盾构设备位于隧道的封堵端对隧道进行施工,瓦斯气体容易在盾构设备上方汇集,启动主通风机朝着通风管内送风,通风管道将外界不含瓦斯的气体输送到隧道的封堵端,对汇集的瓦斯气体进行稀释,然后启动第一局部通风机组对着盾构设备上方、偏隧道入口端的位置吹风,增加局部风速,防止瓦斯气体的聚集,同时启动第二局部通风机组,朝着隧道的入口端吹风,和通风管道内气体一起形成循环流动的回路,快速、高效地将隧道内的瓦斯气体排出。
进一步的,通风管道包括同轴依次连接的第一管道、连接管以及第二管道,第二管道靠近隧道的封堵端,第一管道的直径大于第二管道的直径;进入通风管道内的空气流速从第一连接管进入到第二连接管内时,由于第二管道的直径较小,空气流速会变快,空气从通风管道内出来时,会对汇集的瓦斯气体产生强烈的冲击,充分稀释瓦斯气体。
进一步的,第二管道由多个同轴连接的环状管道组成,随着隧道的挖掘工程的推进,隧道越来越长,通风管道也要跟着加长,利用多个环状管道组成的第二管道,可以根据需要的长度,加装环状管道以增加第二管道的长度,保证对瓦斯气体的通风效果。
进一步的,连接管上任一点到连接管轴线的距离为间隔距离,所有间隔距离按照从第一管道到第二管道的方向逐渐减小,连接管的管径是逐渐减小到和第二管道的管径一样,避免通风管道内的空气对连接管会造成冲击,可以使得空气能够顺利从第一管道流入到第二管道中。
进一步的,第一局部通风机组的出风方向与隧道的轴线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二局部通风机组的出风方向与隧道的轴线方向的夹角,第一局部通风机组主要是用于朝着盾构设备上方吹风的,具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加快局部风速,减小瓦斯气体的汇集,二是将隧道内气体朝着隧道入口端的位置吹,第二局部通风机组的主要作用是将隧道内的气体吹出隧道外,与通风管道内的气体一同形成气体的流通回路,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通风效果,第一局部通风机组的出风方向和隧道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要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局部通风机组的出风方向与隧道轴线之间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029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