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成像专用心电图导联线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489669.X | 申请日: | 2021-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57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周素琴;李美何;吴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信邦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A61B5/32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431 江苏省无锡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核磁共振成像 专用 心电图 导联线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成像专用心电图导联线组件,包括连接器、主导联线、多个电极夹和多个分导联线,所述主导联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器上,多个所述分导联线均位于主导联线内,所述分导联线的个数与电极夹的个数相匹配。本实用新型的导联线组件专用于磁共振成像(MRI)过程中采集传输心电图(ECG),该组件包括一组四芯导线,每芯导线有一根镍铬合金丝按一定规则螺旋缠绕在一束高强度聚酯纤维丝上,镍铬丝表面挤出一层弹性体电极线外皮,镍铬丝提供均匀分布的高电阻,这种创新设计从而大大减少由快速变化的磁场产生的涡流,涡流的减少能有效降低核磁共振图像失真,弹性体绝缘及外硅胶管保护设计,能够有效降低皮肤烧伤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联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成像专用心电图导联线组件。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较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用于对患者组织细节显示。患者通常仰卧在可移动的水平桌上,水平桌在快速变化的强磁场中移动。通过对快速变化的磁场产生的磁共振进行计算机分析,可以获得有关患者生物组织的图像详细信息。
由于接受MRI检查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患病,并且由于MRI检查的患者通常是创伤性的,因此同步监测患者的心电图(ECG)健康状态,非常重要。
当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时,患者身上引出的心电导联线将受到强磁场的影响。快速变化的磁场将高水平的噪声信号导入心电导联线,这些噪声信号会干扰MRI图像,强磁场也可能导致联线的导体和电极夹局部发热,引起皮肤灼伤。
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厂商,考虑到核磁环境下,心电图(ECG)导联线需要高电阻来减少电极加热的可能性,但解决方案是在导联线连接器中增加 33kohm到10kohm的金属膜电阻,通过成型塑料固定在连接器中,但是这种方案在磁共振检查时,会在连接器处产生大的热点问题。需要创新产品来解决。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成像专用心电图导联线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成像专用心电图导联线组件,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成像专用心电图导联线组件,包括连接器、主导联线、多个电极夹和多个分导联线,所述主导联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器上,多个所述分导联线均位于主导联线内,所述分导联线的个数与电极夹的个数相匹配,所述连接器、分导联线和电极夹依次电信号连接;
所述分导联线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纤维丝、镍铬丝导体、电极线外皮和硅胶护套,所述镍铬丝导体在纤维丝上均匀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夹与分导联线之间设置有连接加固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为可旋转接触式连接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导联线包括硅胶管,多个所述分导联线均匀分布在硅胶管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夹上固定连接有标注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夹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电极夹的颜色相互不同,所述电极夹的颜色包括黑色、白色、红色和绿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米所述分导联线的电阻为 31000~33000oh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本的结构设计显着降低了患者在心电图显示电极下烧伤的可能性,同时也降低了MRI单元上的图像失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信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阴信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896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移动折叠太阳能板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切皮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