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直升机驾驶舱的多层复合结构防弹装甲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475621.3 | 申请日: | 2021-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49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庄;师慧;王希杰;乔永梅;韩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41H5/04 | 分类号: | F41H5/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魏法祥 |
| 地址: | 710089 陕西省西安市阎***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直升机 驾驶舱 多层 复合 结构 防弹 装甲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直升机驾驶舱的多层复合结构防弹装甲,包括外保护层以及被外保护层完全包裹的内芯,内芯包括依次堆叠排布的止裂层、破弹层、过渡层、增强层和减伤层,破弹层为外表面包覆有高性能纤维材料的特种陶瓷材料,内芯的各层材料之间由粘接剂紧密粘贴,防弹装甲的面密度不大于43kg/m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外保护层完全包裹内芯的结构制备防弹装甲,对内芯进行封闭保护,延长了防弹装甲的使用寿命,通过止裂层、破弹层、过渡层、增强层和减伤层依次堆叠并通过粘接组成内芯,具有面密度低,重量轻,安装方便,且防弹性能稳定的优点,有效阻挡高射机枪击发的54式12.7mm穿甲燃烧弹,用于直升机驾驶舱加装防护装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升机用防弹装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直升机驾驶舱的多层复合结构防弹装甲。
背景技术
装甲是现代战争中有效保存自己、有力打击对方的重要措施,比如20 世纪80年代,各国武装直升机广泛采用了抗坠性、防弹性等防护设计,加装了防护装甲,大大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战争对坦克装甲车辆、军机等装备的机动、防护和火力等性能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传统金属材料已难以满足其各方面性能的要求。因此,装甲抗冲击能力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是装甲防护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最初的陶瓷复合装甲主要为双层装甲系统,该系统利用坚硬的陶瓷面板来击碎或钝化弹丸,利用韧性背板发生变形以吸收弹丸和面板碎片的残余动能,从而有效抵抗弹丸侵彻。但是陶瓷与金属之间的弹性模量、硬度、密度等存在阶跃性变化,易于导致层间声阻失配和应力集中,极大限制了复合靶板的抗多次打击能力。
对执行低空攻击任务(200英尺高度,587~870ft/s飞行速度)的直升机来说,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威胁是12.7mm高射机枪的穿甲燃烧弹。为了增强直升机和直升机内人员装备的安全性,需要对直升机加装防弹装甲,能够大大提高直升机的战场生存能力,但现有技术中对其防护偏重于轻量化。我陆航对现役直升机驾驶舱加装的装甲指标除了有中弹后背凸的要求外,还有面密度要求。因此如何解决装甲抗冲击能力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成为装甲防护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直升机驾驶舱的多层复合结构防弹装甲。该防弹装甲采用外保护层完全包裹内芯的结构,对内芯进行封闭保护,延长了防弹装甲的使用寿命,通过止裂层、破弹层、过渡层、增强层和减伤层依次堆叠并通过粘接组成内芯,具有面密度低,重量轻,安装方便,且防弹性能稳定的优点,有效阻挡高射机枪击发的54式12.7mm穿甲燃烧弹,用于直升机驾驶舱加装防护装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直升机驾驶舱的多层复合结构防弹装甲,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保护层以及被外保护层完全包裹的内芯,所述内芯包括依次堆叠排布的止裂层、破弹层、过渡层、增强层和减伤层,所述破弹层为外表面包覆有高性能纤维材料的特种陶瓷材料,所述内芯的各层材料之间由粘接剂紧密粘贴,所述防弹装甲的面密度不大于43kg/m2。
上述的一种用于直升机驾驶舱的多层复合结构防弹装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层通过在内芯外表面喷涂聚脲材料得到,所述聚脲材料为防爆聚脲材料,所述防爆聚脲材料由异氰酸酯组分与氨基化合物组分反应生成。
上述的一种用于直升机驾驶舱的多层复合结构防弹装甲,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裂层为芳纶纤维材料。
上述的一种用于直升机驾驶舱的多层复合结构防弹装甲,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性能纤维材料为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所述特种陶瓷材料为热压烧结成型的碳化硼陶瓷材料。
上述的一种用于直升机驾驶舱的多层复合结构防弹装甲,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为芳纶纤维或碳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
上述的一种用于直升机驾驶舱的多层复合结构防弹装甲,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为特种金属防弹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756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吊钩及电池包的吊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污泥湿式空气氧化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