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外置结合式阴道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44785.X | 申请日: | 202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90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贺龙君;黎建军;翁子晋;冯国开;谢传波;王钰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303 | 分类号: | A61B1/303;A61B1/06;A61B1/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泉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83 | 代理人: | 陈文瑜 |
地址: | 510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置 结合 阴道镜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阴道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外置结合式阴道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置式成像装置、内置式成像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和光源装置,外置式成像装置、内置式成像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均与图像处理装置相连接,外置式成像装置用于对受检人体组织进行外置式采集成像,内置式成像装置用于对受检人体组织进行内置式采集成像,光源装置用于对外置式成像装置及内置式成像装置提供光源。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新颖、实用,使用方便,可有效确保门诊的正常轮转速度以节省就诊时间、降低医院成本,节省医疗资源,又能很好满足对各类病人的诊断,以及时发现早期恶变,并及时进行治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阴道镜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内外置结合式阴道镜系统。
背景技术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5年我国宫颈癌新发与死亡病例数分别为11.1万例和3.4万例,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自2000年以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IN)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宫颈病变,传统分为1、2、3级,WHO(2014年)推荐采用低级别病变(LSIL)和高级别病变(HSIL)二级分类,CIN2和CIN3统称高级别病变,可能发展为宫颈癌,称为癌前病变,细胞学和或人乳头状病毒(HPV)检查、阴道镜、宫颈活检是宫颈癌筛查的“三阶梯”方案,通过发现HSIL并治疗,可阻止癌前病变进展为宫颈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是指导下一步处理的依据,阴道镜活检为HSIL者,推荐行宫颈电环切术或冷刀锥切手术;LSIL者,则严密随访,常在数年内能转归,阴道镜下活检因此被称为CIN诊断的“金标准”,目前,肿瘤都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只有早期发现肿瘤,对病人才是最有利的。
市面上常用的阴道镜主要是外置式阴道镜,如授权公开号为CN205433636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电子阴道镜系统,临床上大部分正常病人使用外置式阴道镜进行检查即可,但由于现有的外置式阴道镜由于成像距离较远,分辨率和放大倍数受到限制的缺陷,对于少部分需要进一步判断的病人来说,很难看清病变边的微血管改变,所以很难发现早期恶变,因此,市面上也出现了内置式阴道镜,如授权公开号为CN207640373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多成像模式的内置式阴道镜,利用内置式阴道镜来对这类病人进行诊断,以更好的看清病变周边的微血管改变,从而发现早期恶变,然而,内置式阴道镜还存在如下不足,使用内置式阴道镜进行检查就必须每做一个病人就要消毒灭菌,否则容易交叉感染,一般一个病人诊断时间是2-5分钟,而消毒一条内置阴道镜至少需要30分钟,也就是说如果要保证门诊的正常轮转,必须至少有6-8条镜子来轮换,这样便会增加了医院的成本,因而内置式阴道镜很难推广,如果为了满足各类病人的看病需求以及同时保证门诊的正常轮转,而在诊室同时配备外置式阴道镜和内置式阴道镜的话,便会增大医院成本,同时也会比较占用诊室空间,使得诊室相对拥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新颖、实用,使用方便,可有效确保门诊的正常轮转速度以节省就诊时间、降低医院成本,节省医疗资源,又能很好满足对各类病人的诊断,以及时发现早期恶变,并及时进行治疗的一种内外置结合式阴道镜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外置结合式阴道镜系统,包括外置式成像装置、内置式成像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和光源装置,外置式成像装置、内置式成像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均与图像处理装置相连接,外置式成像装置用于对受检人体组织进行外置式采集成像,内置式成像装置用于对受检人体组织进行内置式采集成像,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对外置式成像装置及内置式成像装置所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储存,图像显示装置用于对图像处理装置所处理及分析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光源装置用于对外置式成像装置及内置式成像装置提供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未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447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阀瓣保护组件的电站止回阀
- 下一篇:一种桥壳平衡块装卸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