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接触消毒池的漂浮物清除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443277.X | 申请日: | 2021-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91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周洋;王宇;庞飞;胡忠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三峡水务渝北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40 |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接触 消毒 漂浮 清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接触消毒池的漂浮物清除系统,包括安装在接触消毒池内的汇聚槽和电动伸缩杆。汇聚槽为开口朝上的矩形槽,汇聚槽每块侧板的上边缘均开设有若干V型缺口。汇聚槽的底板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下端与抽渣管连通,抽渣管与接触消毒池外部的水泵连接。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接触消毒池相对的两个内壁上,两个电动伸缩杆的下端分别与汇聚槽的两端连接。工作状态时,所述V型缺口的底部位于水面以下,顶部露出水面。采用水泵对漂浮物进行自动吸收,省去了人工打捞的繁琐,同时避免了打捞人员溺水的风险;同时,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在较小的区域内对漂浮物集中吸取,既高效又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接触消毒池的漂浮物清除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其中,氧化沟工艺为污水处理的重要工艺之一,该工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工艺甚至导致净化水的质量。
在接触消毒池内,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漂浮物,如泡沫、树叶和其他轻质漂浮垃圾,需要人工进行打捞,耗费较多的人力,且效率低下。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操作便捷、自动化程度高的漂浮物清除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接触消毒池的漂浮物清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应用于接触消毒池的漂浮物清除系统,包括安装在接触消毒池内的汇聚槽和两根电动伸缩杆。
所述汇聚槽为开口朝上的矩形槽,汇聚槽每块侧板的上边缘均开设有若干V型缺口,若干V型缺口沿汇聚槽的长度方向紧密排列。
所述汇聚槽的底板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下端与抽渣管连通,抽渣管与接触消毒池外部的水泵连接。
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接触消毒池相对的两个内壁上,两个电动伸缩杆的下端分别与汇聚槽的两端连接。
工作状态时,所述V型缺口的底部位于水面以下,顶部露出水面。
进一步,所述接触消毒池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均连接有竖直的滑轨,汇聚槽的两端均连接有滑块,汇聚槽的两端通过滑块分别连接到两个滑轨上。
进一步,所述接触消毒池的上边缘设置有护栏。
进一步,所述接触消毒池的内壁设置有爬梯和救生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可采用电动伸缩杆调节汇聚槽的高度,使V型缺口的底部位于水面以下,利用液面高度差将漂浮物汇集到汇聚槽内,便于漂浮物的集体吸收,投入较少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漂浮物吸收效率;采用抽渣管对漂浮物进行自动吸收,省去了人工打捞的繁琐,避免打捞人员溺水的风险;同时,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在较小的区域内对漂浮物集中吸取,既高效又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三维图;
图2为汇聚槽与电动伸缩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接触消毒池1、汇聚槽2、V型缺口201、滑块202、电动伸缩杆3、抽渣管4和滑轨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三峡水务渝北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三峡水务渝北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432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