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加强丝的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37398.3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94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郝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励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鼎立东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1 | 代理人: | 陈佳妹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闵行区联航路15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加强 导管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有加强丝的导管,适用于微导管的前端,包括导管主体和加强丝;导管主体为多层结构,包括内管层、编织层和外管层,加强丝设置在内管层与编织层之间和/或编织层与外管层之间;加强丝的设置反向与导管主体的轴向方向相同,即加强丝的设置可提高导管主体在轴向方向上的断裂强度,且加强丝的设置数量区间为1‑3根,在编织导管通过迂回的血管时,在不影响导管主体远端硬度的情况下,提高导管主体远端的断裂强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血管介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加强丝的导管。
背景技术
编织导管广泛应用于血管介入领域中,一根好的导管需要有良好的柔顺性,便于进入迂曲的血管,同时需要有良好的硬度,便于近端推送力传送至远端。目前导管广泛使用3或者4层结构,内管层,编织层或绕簧层,外管层 (高分子材料),硬度从硬到软渐变结构。材料的变化以及绕簧层或者编织方式的变更可以控制软段的硬度。
对于神经介入编织导管,由于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较其他部位血管迂曲,为保证到位性,远端需选用软质材料,导致材料断裂强度偏低,容易发生断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带有加强丝的导管,适用于连接至微导管的远端,从而提高编织导管的断裂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有加强丝的导管,适用于连接至微导管的远端,用以增强远端结构强度,包括包括导管主体和加强丝;所述导管主体为多层结构,包括内管层、编织层和外管层,且所述内管层、所述编织层和所述外管层由内向外逐层套设;所述编织层包括绕簧,所述绕簧与所述内管层同轴设置;所述加强丝沿所述导管主体轴向设置,所述加强丝位于所述内管层与所述编织层和/或所述编织层与所述外管层之间,且所述加强丝缠绕至所述绕簧的多层簧圈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编织层还包括编织导管;所述绕簧固定于所述编织导管底部外侧;所述绕簧设置在所述内管层与所述外管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丝包括多个平直段与多个缠绕段;所述平直段沿所述内管层轴向延伸;每个所述缠绕段缠绕至所述绕簧的一层簧圈上,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平直段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编织导管设有多个,所述编织导管等间距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绕簧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绕簧平齐、间隔设置,所述绕簧数量与所述编织导管数量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丝设于所述内管层与所述编织层之间时,所述加强丝绕设于所述绕簧上端部;所述加强丝设于所述编织层与所述外管层之间时,所述加强丝绕设于所述绕簧下端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丝的数量两根以上,在所述编织层外侧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两根所述加强丝与所述导管主体轴线的夹角为12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管层外壁涂覆有清水涂层。
本申请实施例的编织导管,通过在编织层与外管层和/或编织层与内管层之间设置的加强丝,提高导管主体的断裂强度;其中,加强丝绕设在编织层上的绕簧,加强丝设置方向与导管主体的轴向方向相同,从而提高导管主体轴向方向的断裂强度,且加强丝设置的数量区间为1-3根,可根据需求,设置加强丝的绕设数量,则加强丝的设置,是在不影响导管主体远端硬度的情况下提高导管主体的断裂强度。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编织导管的主体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励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励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373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