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深管廊结构与主体结构回筑斜向传力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429504.3 | 申请日: | 2021-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48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庆;陈之;黄俊;李奇志;孙壮;严国金;林秀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周娓娓;晁璐松 |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深管廊 结构 主体 回筑斜 构造 | ||
一种用于深管廊结构与主体结构回筑斜向传力构造,包括位于主体结构基坑和深管廊基坑,主体底板结构在深管廊基坑范围内断开,管廊内支撑的顶部设有管廊第一道内支撑,主体底板结构临界深管廊基坑的端部与管廊第一道内支撑的顶部外侧之间增设有传力结构板,斜向传力板的外端面与主体底板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斜向传力板的内端面与管廊冠梁的外端面固定连接,主体底板结构通过传力结构连通管廊第一道内支撑形成传力体系。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体结构底板与管廊第一道水平支撑间设置传力构件,形成横向传力体系,将被深基坑管廊基坑隔断的主体结构基坑内的主体底板结构临时性闭合,实现深管廊和主体结构回筑可以同时施工,有效节约控制工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工程,特别是一种用于深管廊结构与主体结构回筑斜向传力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地下空间向着复杂多元化发展。地下空间开发面积巨大,周边环境相对比较复,基坑工程在不允许一次成形开挖实施时,可以采用分区的方式进行实施,每个分区的基坑按照设计和工期要求分步施工。分多个区同时施工,实现不同分区的合理开挖、支撑、结构回筑和拆撑是保证基坑群安全和快速施工的重要保障。
有些主体结构基坑内因设计要求会存在纵穿、横穿或者部分穿过的管廊深基坑,由于管廊深基坑不具备逆作施工的条件,管廊深基坑的顺做施工将阻碍主体结构底板的整体成形,不能形成有效的支撑体系,致使主体结构必须等待管廊施工完成后施工,这将延长影响工期,且主体结构基坑不能快速形成有效封底,不利于基坑的安全。因此,如何实现管廊深基坑的开挖与主体结构回筑的同时施工,同时能缩短项目工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深管廊结构与主体结构回筑斜向传力构造,要解决主体结构基坑内存在管廊深基坑,管廊深基坑顺做施工阻碍主体结构底板的整体成形,不能形成有效的支撑体系,致使主体结构必须等待管廊施工完成后施工,延长工期的技术问题;并解决因此主体结构基坑不能快速形成有效封底,不利于基坑的安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深管廊结构与主体结构回筑斜向传力构造,包括位于主体结构基坑和位于主体结构基坑内、自主体结构基坑的坑底向下设置的深管廊基坑,所述主体结构基坑的四周土体内设有主体围护结构,所述深管廊基坑的四周土体内设有管廊围护结构,
所述主体结构基坑内设有已施工的主体底板结构,所述主体底板结构由下至上包括已施工的主体底板垫层和主体底板,主体底板结构在深管廊基坑范围内断开,所述主体底板结构高于管廊围护结构,所述管廊围护结构包括管廊内支撑,所述管廊内支撑的顶部设有管廊第一道内支撑,所述主体底板结构临界深管廊基坑的端部与管廊第一道内支撑的顶部外侧之间增设有传力结构,主体底板结构通过传力结构连通管廊第一道内支撑形成传力体系,所述传力体系闭合深管廊基坑范围内断开的主体底板结构,
所述主体底板垫层的底标高高于管廊冠梁的顶标高,所述传力结构为临时构件,所述临时构件包括为斜向传力板,所述斜向传力板的外端面与主体底板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斜向传力板的内端面与管廊冠梁的外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斜向传力板沿深管廊基坑的顶部两侧分别通长设置。
所述斜向传力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斜向传力板的钢筋两端与主体底板钢筋以及管廊冠梁钢筋均锚固。
所述斜向传力板的混凝土标号不低于主体底板混凝土的标号。
所述主体底板结构通过传力结构经过管廊冠梁连通管廊第一道内支撑形成传力体系。
所述管廊围护结构还包括管廊围护组合桩和管廊冠梁,所述管廊冠梁连接各管廊围护组合桩的顶部形成一体,所述管廊第一道内支撑的两端支顶在两侧的管廊冠梁之间,并且管廊第一道内支撑与管廊冠梁的标高相同并且顶面平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29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影像CT用头部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脱出的纱扇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