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接地网引下线雷击监测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25017.X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95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宝;覃月燕;莫禧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地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7 | 分类号: | G01R19/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3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接地 下线 雷击 监测 装置 | ||
一种用于接地网引下线雷击监测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GSM模块、显示模块、时钟模块、电源模块、按键模块、采集模块和MCU模块。所述GSM模块发送日期、时间、雷击次数;显示模块显示日期、时间、雷击次数;时钟模块提供精准的秒、分、小时、日、月、年等信息;电源模块把3.7V电池转换成稳定的3.3V电源,电池可更换;按键模块可设置时间、日期和历史查看;采集模块采集雷电流;MCU模块管理信息,处理分析后通过GSM通信远程传输数据到客户端,实现远程监控。该装置实现了对通过引下线的雷电流信息实时、精准监测,无线通信、不受距离限制,减少人力物力的同时,促进防雷预警智能化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防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接地网引下线雷击监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防雷系统将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防雷领域中。在综合防雷中,防雷系统已经能全面满足雷电防护要求,但是它在智能防雷系统配合中,仍存在严重不足。引下线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对引下线监测并记录雷电流冲击的次数,能起到对特定区域的雷暴情况做出统计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雷击监测器,自身电源和有线通信极易受到雷击,过多的导线导致安装复杂;通信方式导致距离受到一定的限制,基本距离不超过1200m,往往需要增加网络桥接;且不适用户外安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接地网引下线雷击监测的装置,该装置直接安装在引下线上,精确记录引下线电流通过时间和次数,自带电源,无线通信、不受距离限制,GSM短信通知客户端,实现远程监测和读取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接地网引下线雷击监测的装置,包括GSM模块1、显示模块2、时钟模块3、电源模块4、按键模块5、采集模块6和MCU模块7。
所述GSM模块1为SIM800C通信芯片电路。
所述显示模块2为0.98寸的OLED电路。
所述时钟模块3为DS1302实时时钟电路,包含时间、掉电、走时、电池部分,时钟模块3双电源供电,确保主电源没电时,备用电源能提供继续工作电源。
所述电源模块4包括降压转换电路和内置四颗3400mAh的18650锂电池,四颗锂电池并联连接,通过降压转换电路把18650锂电池3.7V转换成稳定的 3.3V电源,3.3V电源提供GSM模块1、显示模块2、时钟模块3、按键模块5和 MCU模块7的工作电压。
所述按键模块5为四个轻触按钮组成,分别设置为“加”、“减”、“设置”、“确认”按键,按下按键可相应修改时间、日期或查询历史记录。
所述采集模块6为环形电感与整流桥组成,采集模块6选用的环形电感值为200μH,采集电流范围为3kA~50kA(10/350μs)。
所述MCU模块7为32位单片机及其基本电路组成。
所述GSM模块1、显示模块2、时钟模块3、电源模块4、按键模块5、采集模块6分别和MCU模块7连接。
GSM模块1的RTD和TXD与MCU模块7的43,44引脚相连,数据传输采用串口通信。
时钟模块3的SCLK(时钟),DO(数据),CE(使能)分别通过上拉电阻连接到MCU模块7的33,34,35引脚。
按键模块5的四个轻触按钮分别通过下拉模式与MCU模块7的20~23引脚相连。
显示模块2引脚与MCU模块7的55~59引脚相连,模块采用SPI串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地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地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250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伸缩的牙齿冲洗器
- 下一篇:一种多层高强度水泥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