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供料系统以及涂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20239.2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62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周伦;刘宇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星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5/143 | 分类号: | B01D35/143;B01D3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丽莎 |
地址: | 213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料 系统 以及 | ||
本申请涉及涂布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供料系统以及涂覆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供料通道、至少一个第二供料通道、涂布装置以及第一流量计。第一供料通道和第二供料通道设置有过滤部件。第一供料通道和第二供料通道分别连接于涂布装置。第一流量计用于检测进入到涂布装置内的流量值。流量计检测进入到涂布装置内的流量大小,根据检测到的流量值与预设流量值进行比较,可获知供料系统的流量稳定性。双通道设置能够保证供料正常的前提下,对过滤部件进行更换清洗,避免了停机更换清理,不会影响生产效率,也不需要定期更换过滤部件,降低了过滤部件耗材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涂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料系统以及涂覆系统。
背景技术
隔膜涂布工艺中,一般采用供料泵向涂布装置传输浆料,然而由于浆料中一般含有陶瓷颗粒杂质,需要在传输的过程中设置过滤器去除杂质。在使用过程中过滤器会逐渐堵塞,这导致相同转速的供料泵传输到涂布装置的流量会不相同,流量稳定性难以控制,而流量的不稳定会影响涂覆的稳定性,影响产品质量。
由于无法得知滤芯的具体堵塞程度,目前本领域常规的做法是定期更换滤芯。然而,更换周期过长影响产品优品率,更换周期过短会增加滤芯的耗材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料系统以及涂覆系统,改善现有供料系统流量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供料系统,包括:
第一供料通道;
至少一个第二供料通道;第一供料通道和第二供料通道设置有过滤部件;
涂布装置,第一供料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二供料通道分别连接于涂布装置;以及
第一流量计,第一流量计用于检测进入到涂布装置内的流量值。
本申请的供料系统通过设置第一流量计,能够实时监测进入到涂布装置内的流量大小,根据检测到的流量值与预设流量值进行比较,可获知供料系统的流量稳定性。当检测到的流量值小于预设流量值时,可以进行人工检查第一供料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二供料通道,如果一条供料通道发生堵塞,可以将该通道关闭,而其他通道正常运行,保证供料正常的前提下,对堵塞通道的过滤部件进行更换、清洗,从而避免了停机更换清理,不会影响生产效率。且由于是在检测到堵塞后再进行过滤部件的更换清洗,因此不需要定期更换过滤部件,极大地降低了过滤部件耗材的成本。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供料通道和第二供料通道均包括依次连通的过滤部件和第一流量计;第一流量计用于检测从第一供料通道进入到涂布装置内的流量值,或从第二供料通道进入到涂布装置内的流量值。
通过在第一供料通道和第二供料通道分别设置第一流量计,能够检测第一供料通道和第二供料通道的流量值,从而可以与每个通道设置的预设值进行比对,快速判断对应通道是否发生堵塞。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供料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过滤部件和第一流量计;第一流量计用于检测从第二供料通道进入到涂布装置内的流量值;供料系统还包括第二流量计,第一供料通道和第二供料通道分别连接于第二流量计,用于检测从第一供料通道和第二供料通道进入到涂布装置内的总流量值。
第二流量计检测从第一供料通道和第二供料通道进入到涂布装置内的总流量值。第一流量计检测从第二供料通道进入到涂布装置内的流量值;采用第二流量计检测到的总的流量值减去第一流量计检测到的第二供料通道的流量值,则可以得到第一供料通道的流量值。从而可以与每个通道设置的预设值进行比对,判断对应通道是否发生堵塞。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供料系统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根据进入到涂布装置内的流量值与预设流量值的比对结果进行报警或者不报警。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供料系统包括供料泵,第一供料通道和第二供料通道分别连接于供料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星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星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202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