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热交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395523.9 | 申请日: | 202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03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柴方刚;张恒;孙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0011 | 分类号: | F24F1/0011;F24F1/0063;F24F1/0073;F24F1/0071;F24F8/108;F24F8/22;F24F8/192;F24F12/00;F24F13/30;F24F13/28;F24F13/20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马萍华 |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热交换器,包括:全热换芯体;与全热换芯体分别连通的新风通道、送风通道、回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排风机,其设置在排风口处;送风机,其设置在送风口处,第一可控阀,其在打开时连通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在关闭时分隔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第二可控阀,其设置于新风口处;第三可控阀,其设置于排风口处;第一空气净化装置,其设置于新风通道内;第二空气净化装置,其设置于所述回风通道内;控制单元,其与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排风机及送风机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模式及内循环模式,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降低能耗及对全热换芯体及风机的损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全热交换器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热回收装置,在工作时,室内排风和室外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全热换芯体时,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差和蒸汽分压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引起全热交换过程。
夏季运行时,新风从室内回风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空调风干燥,使新风含湿量降低;冬季运行时,新风从室内回风获得热量,温度升高。这样,通过全热换芯体的全热换热过程,让新风从室内回风中回收能量。
现有全热交换器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调节,主要是室内外风量等量置换为主,在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良好时,长期使用会对室内冷热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现有全热交换器没有对室外新风或室内回风净化的效果,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不高或污染全热换芯体(导致易于滋生细菌),减少全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如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热交换器,能够实现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模式及内循环模式,用于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降低能耗及对全热换芯体及风机的损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器,其包括:
全热换芯体;
与所述全热换芯体分别连通的新风通道、送风通道、回风通道和排风通道;
排风机,其设置在排风口处;
送风机,其设置送风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还包括:
第一可控阀,其在打开时连通所述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而在关闭时分隔所述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
第二可控阀,其设置于新风口处;
第三可控阀,其设置于排风口处;
第一空气净化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内;
第二空气净化装置,其设置于所述回风通道内;
控制单元,其与所述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排风机及送风机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还包括:
CO2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室内空气中CO2浓度,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CO2传感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
紫外杀菌灯,用于向所述新风通道内照射紫外光;和/或
第一粗效过滤器,其靠近新风口设置;和/或
负离子发生器;和/或
微静电模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还包括变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955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