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澄清预处理回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387509.4 | 申请日: | 202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95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郑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润泽嘉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B01D21/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01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澄清 预处理 回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流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澄清预处理回流装置,包括澄清池,所述澄清池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反应室,所述澄清池的上表面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叶片,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刮泥板。该澄清预处理回流装置,通过设置的进水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第一反应室内,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从转轴带动叶片旋转,然后将污水搅拌均匀,污水形成从第一反应室底部向第一反应室顶部,然后由第一反应室周边由顶部流向底部形成环流,由于第二反应室的面积大,过水的面积突然增大,流速下降,泥渣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沉,清液由清液出口,淤泥由淤泥出口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澄清预处理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水和废水的混凝处理工艺包括水和药剂的混合、反应及絮凝体与水的分离三个阶段。澄清池就是完成上述三个过程于一体的专门设备。
澄清池中起到截留分离杂质颗粒作用的介质是呈悬浮状的泥渣。在澄清池中,沉泥被提升起来并使之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高浓度的稳定活性泥渣层,该层悬浮物浓度约在3~10g/L。原水在澄清池中由下向上流动,泥渣层由于重力作用可在上升水流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原水通过泥渣悬浮层时,利用接触絮凝原理,原水中的悬浮物便被泥渣悬浮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清水在澄清池上部被收集。
现有的污水澄清池,一般是让污水直接流入澄清池内,让污水中的污泥沉淀自然沉降,澄清后的清水从清水管道流出,污泥采用刮泥机收集到污泥收集槽后通过污泥排放泵排出。
经检索,中国专利CN 204569518,公开了一种精准回流式机械搅拌澄清池,包括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分离室、搅拌机、刮泥机、斜管和进、出水管;所述第一反应室位于第二反应室的中间,其顶部开口与第二反应室连通,所述加药混合的原水通过与第一反应室连接的进水管,进入第一反应室,在第一反应室设有对原水与循环污泥进行提升搅拌的叶轮,在第一反应室内设有水下流量计;第二反应室下部为污泥接触区,周侧为分离室,周侧中部设有斜管,上部设有集水槽,出水管与集水槽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传统的机械搅拌澄清池存在的回流污泥不可控和能耗高等技术问题。
但是其淤泥回流管的工作深度是固定的且不可调节,其吸附的淤泥中,淤泥的含量过大,则其在回流时容易造成进水管堵塞,且需要浪费大量的絮凝剂,若含量过小,回流工作就无意义,故而提出一种澄清预处理回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澄清预处理回流装置,解决了淤泥回流管的工作深度是固定的且不可调节,其吸附的淤泥中,淤泥的含量过大,则其在回流时容易造成进水管堵塞,且需要浪费大量的絮凝剂,若含量过小,回流工作就无意义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澄清预处理回流装置,包括澄清池,所述澄清池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反应室,所述澄清池的上表面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叶片,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刮泥板,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外表面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表面安装有进药管,所述第二反应室与所述澄清池的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斜管填料。
优选的,所述澄清池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支架,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澄清池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两个所述双向丝杆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两个所述螺纹套筒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相背的一端均设有滚轮,所述澄清池的上方设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下表面安装有两个软管,所述软管的下表面安装有吸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润泽嘉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润泽嘉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875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