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劣质油净化的膜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84508.4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62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泉州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00 | 分类号: | B01D61/00;C10G31/11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谢晓德;蔡学俊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州市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劣质 净化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劣质油净化的膜分离装置,包括储罐C‑1、储罐C‑2、膜分离器M‑1,储罐C‑1的出料口与膜分离器M‑1的入口之间设有第一进料管路,储罐C‑2的出料口与膜分离器M‑1的入口之间设有第二进料管路,储罐C‑1的进液口与膜分离器M‑1的出口之间设有第一回收管路,储罐C‑2的进液口与膜分离器M‑1的出口之间设有第二回收管路,储罐C‑2的出料口与储罐C‑1的进液口之间设有互连管路,膜分离器M‑1与储罐C‑2之间还设有滤液管路。结构简单,通过一套装置完成错流过滤式膜分离器处理含固劣质油按批次浓缩提纯、连续稳态分离、正冲洗、反冲洗的功能。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劣质油净化的膜分离装置,属于油品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重质油常常含有残留催化剂粉尘,现有的技术方案主要使用沉降法、旋流器分离法、静电分离法和过滤法。其中,过滤法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性能可靠等优点,是一种主要的重质油净化的主要方法。但由于重质油粘度高,对膜分离系统的分离效率和堵塞可能性挑出了更大的挑战。现有技术方案通常采用错流过滤的方法来处理重质油。CN109868156A提出了一种错流过滤法,油浆在原料罐和膜过滤器之间循环流动。
该流程使用了两个膜过滤器。原料先进入第一膜过滤器,清液流出,浓缩液进入第二膜过滤器后将清液打回内的原料罐以保持原料罐内油浆杂质降低至正常值。经第二膜过滤器浓缩后的浓液排出。这一设计的好处在于杂质含量稳定,保持相对固定的工艺参数。但是有以下缺陷:1)第二膜过滤器因进料液浓度较高,容易堵塞,且堵塞后会进一步影响第一膜过滤器,直接导致停工。2)无在线冲洗或反冲洗,每次停工都需要长时间以重新达到物料浓度稳定的平稳状态。3)第二膜过滤器的清液无法回收,需要进入原料罐稀释,导致分离效率降低。4)需要两个膜过滤器,设备及膜材成本大。5)虽然原料罐有加热装置,可以加热油浆增加其流动性,但膜管及管线无保温加热装置,劣质油浆(室温下无法流动)易在管线或膜过滤器内堵塞,无法处理劣质油浆。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劣质油净化的膜分离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捷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劣质油净化的膜分离装置,包括储罐C-1、储罐C-2、膜分离器M-1,储罐C-1的出料口与膜分离器M-1的入口之间设有第一进料管路,储罐C-2的出料口与膜分离器M-1的入口之间设有第二进料管路,储罐C-1的进液口与膜分离器M-1的出口之间设有第一回收管路,储罐C-2的进液口与膜分离器M-1的出口之间设有第二回收管路,储罐C-2的出料口与储罐C-1的进液口之间设有互连管路,膜分离器M-1与储罐C-2之间还设有滤液管路。
优选的,第一进料管路上沿着液体流向依次设有阀门V-4、泵P-1、阀门V-5、阀门V-17,其中储罐C-1的出料口与阀门V-4之间设有采样口以及采样阀门V-3,阀门V-5与阀门V-17之间设有采样口以及采样阀门V-16。
优选的,第二进料管路一端连接储罐C-2的出料口、另一端连接阀门V-4与泵P-1之间的管路,第二进料管路上设有阀门V-8。
优选的,互连管路一端连接储罐C-1的进液口、另一端连接储罐C-2的出料口与阀门V-8之间的管路,互连管路上设有阀门V-10以及采样口、采样阀门V-9。
优选的,滤液管路通往储罐C-2的顶部入口且沿着液体流向依次设有阀门V-7、流量计F-1,其中阀门V-7与流量计F-1之间管路还经支管连接泵P-1与阀门V-5之间管路,该支管上设有阀门V-15。
优选的,第一回收管路上沿着液体流向依次设有阀门V-18、阀门V-12、流量计F-2、阀门V-1,其中阀门V-18与阀门V-12之间设有采样口以及采样阀门V-11。
优选的,第二回收管路一端连接储罐C-2的进液口、另一端连接流量计F-2与阀门V-1之间的管路,第二回收管路上设有阀门V-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泉州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化泉州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845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