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异型排石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83555.7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63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峰;杜嘉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欧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B17/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8 | 代理人: | 王照柱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型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型排石导管,包括异型外管和内部通道,所述的异型外管位于所述的内部通道的外侧,与人体自然管道相接触;所述的内部通道贯穿所述的异型外管,内部承载碎石用的医疗器械;所述的异型外管的截面呈非圆形,所述的内部通道的截面呈圆形;所述的异型外管的截面呈三角形外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异型排石导管,通过非圆形的异型外管配合人体自然腔道,可以与人体腔道内壁形成间隙,不仅在进入或退出患者体内时与人体自然腔道有更少的接触面积,而且预留下的间隙可以让碎石快速通过,提高碎石的效率,此外在众多异型外形中,三角形的接触面最小,而且撑起自然腔道的间隙最大,即有效保护自然腔道,又可以最大限度的进行排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异型排石导管。
背景技术
医用导管作为常见的各种排石导管,传统的导管使用状态是通过导管进入患者体内,达到病灶处进行碎石,然后细小的碎石可以通过人体尿液进行排出。
传统的排石管道与人体管道紧密贴合,在进入人体时受到的阻力大,对患者体内管道都存在一定的损伤,而且,碎石完成后,随时会积留在体内,不能第一时间随体液流动,因为排石管道的阻碍,会让患者需要一段时间的运动和饮水才能拍出体外,影响患者治愈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异型排石导管,通过将排石管路设计成异型结构,使其在患者体内移动时与患者体内自然腔道的接触面减少,同时将导管与自然腔道之间留出空隙,便于结石在破碎后立刻跟随体液移动,加快排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异型排石导管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异型排石导管,包括异型外管和内部通道,所述的异型外管位于所述的内部通道的外侧,与人体自然管道相接触;所述的内部通道贯穿所述的异型外管,内部承载碎石用的医疗器械;所述的异型外管的截面呈非圆形,所述的内部通道的截面呈圆形;所述的异型外管的截面呈三角形外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异型外管的三角形截面上设置有过渡圆弧,所述的过渡圆弧位于三角截面的尖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渡圆弧设置有三个,过渡连接所述的异型外管的三角形截面上的三个边。
进一步的,所述的异型外管截面呈四边形外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异型外管截面呈椭圆形外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异型外管截面呈多边形外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异型排石导管,通过非圆形的异型外管配合人体自然腔道,可以与人体腔道内壁形成间隙,不仅在进入或退出患者体内时与人体自然腔道有更少的接触面积,而且预留下的间隙可以让碎石快速通过,提高碎石的效率,此外在众多异型外形中,三角形的接触面最小,而且撑起自然腔道的间隙最大,即有效保护自然腔道,又可以最大限度的进行排石。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截面图。
其中:1.异型外管、2.内部通道、3.过渡圆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异型排石导管,包括异型外管1和内部通道2,所述的异型外管1位于所述的内部通道2的外侧,与人体自然管道相接触;所述的内部通道2贯穿所述的异型外管1,内部承载碎石用的医疗器械;所述的异型外管1的截面呈非圆形,所述的内部通道2的截面呈圆形;所述的异型外管1的截面呈三角形外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异型外管1的三角形截面上设置有过渡圆弧3,所述的过渡圆弧3位于三角截面的尖角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欧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欧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835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处理动态模拟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陶瓷盘晶圆片自动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