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柱式脱硫吸收塔用浆液循环母管的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80799.X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78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萱;杨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芬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4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龚英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柱式 脱硫 吸收塔 浆液 循环 布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液柱式脱硫吸收塔用浆液循环母管的布置结构,包括液柱塔、循环泵及循环母管,所述循环泵设置有若干台,每台循环泵对应的循环泵出口管道自循环泵出口处先垂直向上后再以90°向液柱塔外侧壁方向弯折,接近液柱塔外侧壁后继续90°垂直向上弯折,并分别在接近液柱塔的上层时与水平布置的上层循环母管接通,所述上层循环母管的正上方设有若干高低交错间隔布置的L字形分支管,其中若干处于低位置的分支管组成下层浆液入口分支管,若干处于高位置的分支管组成上层浆液入口分支管,所述的分支管出口均分别与液柱塔上腔室连通,所述的上层循环母管为通径相同的水平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特别是公开一种液柱式脱硫吸收塔用浆液循环母管的布置结构,应用于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行业。
背景技术
液柱塔湿法脱硫技术在国内外已有广泛的使用。从国内实际运用情况看,产生的主要问题是方形液柱式脱硫吸收塔(简称液柱塔)本体太笨重,钢材耗量大。目前圆形喷淋脱硫吸收塔(简称喷淋塔)技术在国内脱硫工程中已被普遍采用,其采用的是喷淋塔需要的钢耗量几乎要比液柱式吸收塔少一半。但由于液柱塔为方塔,建造高度通常低于圆形的喷淋塔,且便于维护检修,所以液柱塔建造成本相对较低,在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行业仍有一定竞争力。
液柱塔的循环母管目前采用母管制,现有循环母管的结构是:各个独立的吸收塔循环泵出口全部汇入一根水平布置的母管管道,该母管管道通过一个巨大的180°U形弯,在升高6-10m处再次水平布置,并在循环母管上接几十个分支管道接入液柱塔内的喷浆管道,通过安装在喷浆管道上的喷嘴喷出浆液,所以循环母管口径很大,一般在DN800-DN2000mm,由于采用碳钢衬胶管道,再加上必需的管道法兰以及管道里流道的高浓度石膏浆液,因此脱硫系统工作运行中的循环母管整体重量非常大,且又由于循环母管布置在液柱塔一侧,使得液柱塔在钢结构设计时必需还要增加极大的计算荷载,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液柱塔的钢材耗量,同时也增加了了循环母管的材料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一种液柱式脱硫吸收塔用浆液循环母管的布置结构,改变循环母管的结构,使湿法烟气脱硫系统无论采用300MW,还是600MW,甚至1000MW容量的循环泵机组,都能使液柱塔本体钢材耗量降低20%以上,并同时减少整体占地面积和循环母管的材料用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柱式脱硫吸收塔用浆液循环母管的布置结构,包括液柱塔、与液柱塔管路连接的循环泵及分别与液柱塔和循环泵管路连接且用于液柱塔内浆液循环的循环母管,所述循环泵设置有若干台,分别固定于底面基座上,并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循环泵入口管道与位于液柱塔的下腔室连通,其特征在于:每台所述循环泵对应的循环泵出口管道自循环泵出口处先垂直向上后再以90°向液柱塔外侧壁方向弯折,接近液柱塔外侧壁后继续90°垂直向上弯折,并分别在接近液柱塔的上层时与水平布置的上层循环母管接通,且位于上层循环母管正下方,所述上层循环母管的正上方设有高度不同的上、下两层分支管,由若干高低交错间隔布置的L字形分支管组成,其中若干处于低位置的分支管组成下层浆液入口分支管,若干处于高位置的分支管组成上层浆液入口分支管,所述的下层浆液入口分支管和上层浆液入口分支管出口分别与液柱塔上腔室连通,所述的上层循环母管为通径相同的水平管道。
所述的循环泵入口管道连接至循环泵的接口处设有循环泵进口曲挠橡胶膨胀节,所述循环泵出口管道与循环泵的接口处设有循环泵出口曲挠橡胶膨胀节,所述下层浆液入口分支管与液柱塔上腔室连通接口处设有下层浆液入口分支管曲挠橡胶膨胀节,上层浆液入口分支管与液柱塔上腔室连通接口处设有上层浆液入口分支管曲挠橡胶膨胀节,可以隔离循环泵和液柱塔工作中设备本体振动给整个循环管路系统带来的冲击。
在每个循环泵出口管道接近上层循环母管的垂直管路上设有循环泵出口管道滑动支架,顺序在此管路下方向循环泵方向的弯折处设有第一循环泵出口管道固定支架、在弯折后的水平管路处设置第二循环泵出口管道固定支架,所述的循环泵出口管道滑动支架为利用液柱塔的钢梁做成的卡箍式滑动支撑,所述的第一循环泵出口管道固定支架不仅向下延伸到地面,并同时支撑在循环泵房横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芬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芬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807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