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的安装验证台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377718.0 | 申请日: | 2021-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82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陶颖;王小超;邹雨;李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H05K13/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9 | 代理人: | 盖军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安装 验证 台架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线缆的安装验证台架,以用于在开发阶段对线缆的安装进行验证,从而保证实际生产时线缆的安装符合安全规定。本实用新型的线缆的安装验证台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阵列状排布的水平调节孔,基座通过旋入到水平调节孔内的螺栓安装有一个或多个线缆架,所述线缆架包括水平座及安装于水平座上的立柱,所述立柱设有垂直间隔排列的若干高度调节孔,立柱通过旋入到高度调节孔内的螺栓安装有垂直座,所述垂直座上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夹持座。本实用新型的线缆的安装验证台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精确模拟出实车中线缆的安装情况,从而可以加快开发进度,并避免因线缆安装不合理而造成的种种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验证线缆安装情况的验证台架。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成为现代交通领域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电动汽车中需要利用线缆在动力电池与电动机之间传递电力,根据电压和用电器功率不同,线缆的线径粗细也不等。根据安全要求,线缆需进行耐磨保护,而耐磨保护材料的使用,会导致线缆的弯曲半径发生变化。这就导致在实际装车时,线缆的弯折情况与设计软件制作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在电动机运行时,与电动机连接的线缆会在电动机的影响下存在一定的振动,因此线缆的周边间隙需要在设计时予以预留,避免实际使用中发生磨损,从而影响整车的日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线缆的安装验证台架,以用于在开发阶段对线缆的安装进行验证,从而保证实际生产时线缆的安装符合安全规定。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的安装验证台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阵列状排布的水平调节孔,基座通过旋入到水平调节孔内的螺栓安装有一个或多个线缆架,所述线缆架包括水平座及安装于水平座上的立柱,所述立柱设有垂直间隔排列的若干高度调节孔,立柱通过旋入到高度调节孔内的螺栓安装有垂直座,所述垂直座上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夹持座。
在对线缆的安装进行验证时,首先根据车体的设计,将合适数量的线缆架预定角度安装到基座的预定位置处,从而利用线缆架模拟车体内对线缆的各个安装点,然后将线缆沿预定走向依次经过各个线缆架,并利用线缆架上的夹持座固定线缆,这样就可以直观地展现出线缆走向,避免设计软件无法生成的,因弯曲半径、应力和重力而导致的偏差。经过对线缆实物进行测量,来判断线缆的走向是否符合预定设计,当线缆的走向不符合预定设计时,可以直接调整各个线缆架在基座上的位置,以及调整各个线缆架中垂直座在立柱上的高度,以实时调整线缆的安装点的水平位置及高度,辅助完成设计工作的优化,避免后期实车上出现空间预留不足导致的设计风险。验证结束后,可对各个线缆架的位置、以及线缆架上垂直座的高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并记录,以用于后续设计调整的参考。
具体来说,所述夹持座上设有框式结构的夹持框,所述夹持框一端的端板处设有螺孔,并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夹紧螺栓;所述夹持框内安装有多个限位块,相邻限位块之间夹紧固定有线束固定座。线缆固定于线束固定座上,而线束固定座利用限位块夹紧固定于夹持框处,通过调整限位块的厚度以及线束固定座的位置,可以进一步调整线缆相对于夹持座的位置,以更精确地模拟线缆固定点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座包括转动安装于垂直座上的旋转座,所述夹持框固定于旋转座上,采用旋转座可以调整线缆的固定角度,从而使验证工作更加符合真实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座、垂直座均包括板状的座体,所述座体的两端设有翻边,座体上设有滑轨,滑轨上安装有沿滑轨移动的滑块,所述座体还安装有微调块,所述微调块夹在翻边与滑块之间,以调整滑块在座体上的位置。由于基座上的相邻水平调节孔的孔距以及立柱上的相邻高度调节孔的孔距是一定的,当需要调节的水平距离小于上述孔距时,就可以通过采用不同厚度的微调块,或者改变微调块的位置,来调整滑块在座体上的位置,实现对立柱的水位位置以及对夹持座的垂直位置的微调,使验证作业更为精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777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