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和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371043.9 | 申请日: | 2021-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97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55;H01M50/24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杨佩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车辆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其中电池包包括具有开口端的箱体以及通过开口端设置于箱体内的电芯组,还包括第一液冷装置,第一液冷装置盖合在箱体的开口端,并与电芯组的顶部贴合设置。该电池包采用无模块化设计,将电芯组设置在具有开口端的箱体内在电芯组的顶部设置第一液冷装置盖合在箱体的开口端,并与电芯组的顶部贴合设置,第一液冷装置与电芯组的顶部与电芯组直接接触,可以提高对电芯组的换热降温效果,同时第一液冷装置盖合在箱体的开口端,还能够充当箱体的盖板,使得电池包的整体更加简单轻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动力电池系统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车辆对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动车辆在高倍率充电和行驶使用过程中,作为电池单体的电芯发热会导致电芯和箱体的温度持续升高,导致动力系统的充电报警/限流,会延长充电时间,降低输出功率,并且电芯发热导热电池和电芯组的温度过高,使动力系统的寿命变短。电芯组的温升问题成为制约动力系统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因素,改善电芯组内电芯和箱体内的温度过高问题,可以有效地改善动力系统的系统充放电性能和动力系统的寿命。
目前电动汽车中电池一般具有液冷系统,液冷系统通过隔热板作为支架,布置在电芯组底部,因为避让支架凸起块和液冷板工艺原因,液冷板较窄,与电芯底部接触面积较少,冷却效果欠佳;而且,传统液冷板内冷却液从液冷板的一侧流入,另一侧流出,电芯组内电芯接触的冷却液的温度越来越高/越来越低,导致电芯组两端电芯温差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具有开口端的箱体以及通过所述开口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电芯组,还包括,第一液冷装置,所述第一液冷装置盖合在所述箱体的开口端,并与所述电芯组的顶部贴合设置。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液冷装置,所述第二液冷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电芯组的底部贴合设置,所述第二液冷装置和所述第一液冷装置之间设置所述电芯组。
可选的,所述第一液冷装置包括第一液冷板和第一液冷流道,所述第二液冷装置包括第二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流道,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均为导热板,所述第二液冷流道和所述第一液冷流道均为非金属流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液冷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冷板背离所述电芯组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液冷板背离所述电芯组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液冷流道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和第一分流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出水管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分流管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一分流管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管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连通;和/或,
所述第二液冷流道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分流管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二分流管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面积最大的侧面相对设置,并在相邻两个电芯面积最大的侧面之间设置吸热层。可选的,所述吸热层包括相变材料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分别与所述电芯组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面积最大的侧面相对设置,所述吸热层设置在两个电芯面积最大的侧面之间,且所述吸热层包括相变材料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液冷流道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粘结固定,所述第二液冷流道与所述第二液冷板粘结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710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电站运行环境监测装置
- 下一篇:变电站维护数据记录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