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果蝇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61775.X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36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诸葛祥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葛祥奎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果蝇 诱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果蝇诱捕器,包括诱捕器主体,所述诱捕器主体上还设有盖体,且盖体包括主体盖和连接盖,所述主体盖设置在连接盖的上方,且主体盖和连接盖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且连接柱的下端穿过连接盖上的穿接孔,所述主体盖与连接盖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诱捕器主体与连接盖的下端卡接固定,所述连接盖的上包括诱捕圈,且诱捕圈的上设有诱捕孔,且诱捕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的诱捕孔围绕连接柱均匀排布。本实用新型中设为多个部件进行拼装组成,结构简单方便组装和拆卸后携带,采用海绵棒结构使得诱捕剂通过海绵棒吸纳后挥发出去提高诱捕效果,并且在连接柱上开设透风孔提高果蝇的聚集度,进入提高诱捕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诱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果蝇诱捕器。
背景技术
果蝇属于小型蝇类,虫体以黄褐色者居多,也有些是黑色的。头部有一对大而多呈鲜红色的复眼,两复眼内侧有三对眼缘刚毛,复眼间的后头中央微微隆起,形成一个单眼三角区,三个单眼的前下方生有一对单眼刚毛。长期以来,果实蝇常常危害成熟水果,而这个时期又不能喷施化学农药,因此,在防治上是一个难点。一些重要果实蝇如黑腹果蝇、桔小实蝇、大实蝇、瓜实蝇等的危害非常普遍,危害区域也在日益扩大和加重。
现有的果蝇诱捕装置存在着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使用和拼装,造价成本高,并且使用环境单一,限制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果蝇诱捕器,旨在改善现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果蝇诱捕器,包括诱捕器主体,所述诱捕器主体上还设有盖体,且盖体包括主体盖和连接盖,所述主体盖设置在连接盖的上方,且主体盖和连接盖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且连接柱的下端穿过连接盖上的穿接孔,所述主体盖与连接盖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诱捕器主体与连接盖的下端卡接固定,所述连接盖的上包括诱捕圈,且诱捕圈的上设有诱捕孔,且诱捕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的诱捕孔围绕连接柱均匀排布,所述连接柱的内部设置有连杆,连杆的底部设置有诱剂放置槽。
进一步的,所述诱捕圈设为向上凸起的锥形结构,且诱捕孔设为由上至下开口逐渐减小的锥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的顶部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主盖体上,所述连接盖与连接柱与的连接处设置有卡槽及高度调节限位扣。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盖的顶端设置有挂钩扣。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的与主体盖和连接盖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柱的侧面开设有透风槽。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设为海绵棒,所述连杆的底端深入至诱剂放置槽内的诱剂液中,且连杆的上端固定在连接柱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诱捕器主体为硬质筒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将诱捕器设为筒体结构使用过程中方便放置,与顶部设置的挂钩扣配合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并且在诱捕器顶部设置主体盖可以避免雨水及大型昆虫进入到诱捕器中,并且本技术方案中设为多个部件进行拼装组成,结构简单方便组装和拆卸后携带,采用海绵棒结构使得诱捕剂通过海绵棒吸纳后挥发出去提高诱捕效果,并且在连接柱上开设透风孔提高果蝇的聚集度,进入提高诱捕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果蝇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果蝇诱捕器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葛祥奎,未经诸葛祥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617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脱型USB线
- 下一篇:一种H型框噪音检测头自动装卸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