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染防治设施用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360526.9 | 申请日: | 2021-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41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游国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泽正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防治 施用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污染防治设施用检测装置,它包括:调节杆以及检测组件。调节杆包括外套杆以及内插杆,内插杆的一端通过锁紧套安装在外套杆的一端内部,锁紧套螺接在外套杆的外部,且外套杆靠近锁紧套的一端端壁上开设有缺口,缺口使得外套杆靠近锁紧套的一端端壁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使得锁紧套可以将内插杆锁紧在外套杆的一端内部。检测组件包括配装座、镂空防护罩壳、传感器、固定壳体、盖板、触控显示屏、控制器以及蓄电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染防治设施用检测装置,其总体长度可以调节,方便工作人员检测水面下不同深度水的污染程度,对传感器形成有效保护,可防止传感器因发生碰撞而损坏,可以保证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污染防治设施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点是防与治的综合,实质上就是为达到区域质量控制目标,对各种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将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按照污染物的产生、变迁和归宿的各个环节,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用最经济的方法获取最佳的防治效果。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是指减少或防治污染物产生的技术措施与途径。
目前的污染防治设施用检测装置,还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其总体长度不可调节,导致工作人员不方便检测水面下不同深度水的污染程度;另外,其对传感器没有相关保护措施,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传感器容易因发生碰撞而损坏,难以保证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污染防治设施用检测装置,由于其总体长度不可调节,导致工作人员不方便检测水面下不同深度水的污染程度;另外,其对传感器没有相关保护措施,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传感器容易因发生碰撞而损坏,难以保证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总体长度可以调节,方便工作人员检测水面下不同深度水的污染程度,对传感器形成有效保护,可防止传感器因发生碰撞而损坏,可以保证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的污染防治设施用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染防治设施用检测装置,包括: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包括外套杆以及内插杆,所述内插杆的一端通过锁紧套安装在所述外套杆的一端内部;
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配装座、镂空防护罩壳、传感器、固定壳体、盖板、触控显示屏、控制器以及蓄电池,所述配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内插杆的另一端端部,所述配装座远离所述内插杆的一端端部设有圆筒形连接座,所述圆筒形连接座的外侧面上一体设有环形安装座,所述镂空防护罩壳螺接在所述环形安装座上,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圆筒形连接座上,且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镂空防护罩壳的内侧,所述固定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套杆的另一端端部,所述盖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壳体远离所述外套杆的一端面上,所述触控显示屏固定安装在所述盖板的外侧面上,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蓄电池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壳体的内部,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所述触控显示屏以及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污染防治设施用检测装置主要由调节杆以及检测组件组成,其中,调节杆主要由外套杆、内插杆以及锁紧套,可利用锁紧套调节内插杆在外套杆内部的位置来调节调节杆的总体长度,从而方便工作人员使用该污染防治设施用检测装置检测水面下不同深度水的污染程度。
其中,检测组件主要由配装座、镂空防护罩壳、传感器、固定壳体、盖板、触控显示屏、控制器以及蓄电池组成,可利用镂空防护罩壳对传感器形成有效保护,可防止传感器因发生碰撞而损坏,同时可以防止水中的水草对传感器造成损害,进而保证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包括余氯传感器、TOC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PH传感器、ORP传感器以及浊度传感器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605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封结构的视频无线传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口罩折叠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