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曲形竹集材加工用模具及由其组成的热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58176.2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00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钟元桂;钟元飞;钟泽檍 | 申请(专利权)人: | 怀化大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J1/00 | 分类号: | B27J1/00;B27M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大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6 | 代理人: | 孙雪梅 |
地址: | 418000 湖南省怀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形竹 集材 工用 模具 组成 热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曲形竹集材加工用模具及由其组成的热压设备,其曲形竹集材加工用模具,包括阳边模、阴边摸以及至少1片位于两者之间的中间隔模,所述阳边模贴向竹片的一侧面为阳曲面,其另一侧面为平面;阴边模与阳边模相对的一侧面为阴曲面,其另一侧面为平面;所述中间隔模设有两个相对的左曲面和右曲面,左曲面和右曲面相互匹配。该曲形竹集材加工用模具相对现有的曲形竹集材模具,增设中间隔模,进而确保曲形竹集材加工时曲形纹路的一致性,改善了竹集材产品的外观和质量,且提高了热压设备一次热压成型的竹集材数量,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若干竹片压制成竹板材的曲形竹集材加工用模具及由其组成的热压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制造竹板材的模具,其贴向竹片的面为直平面,制造的竹板材所构成的竹片,相互以平直的面粘合在一起,所压制的竹板材的纹理呈直线型,这种以涂胶竹片相互平直贴面挤压而成的直线型纹理的竹板材,由于竹片与竹片平直粘合,成型竹板材的表面为直线纹理,导致其弦向(横向)抗拉、抗弯性能差、易开裂,竹纹理通直、单调,没有变化,外观无法和木材的丰富纹理相比,影响美观和市场价格。
随着市场对竹板材外观、受力性能要求的提高,慢慢地有人开发出曲线纹理竹板材加工用的模具,如:CN201020625961.9公开了压制竹板材的模具,包括模具体(1),其特征是,该模具体贴向竹片的面为曲线面(2),模具体(1)贴向竹片的面是具有至少2个凹面或者2个凸面的曲线面,但该压制竹板材的模具,用于压制宽度偏大的竹板材时,位于竹板材中部的竹片的弯曲度较小,导致竹板材曲形纹路的一致性较差,产品质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有利于竹板材中竹片曲线纹理一致的曲形竹集材加工用模具及由其组成的热压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曲形竹集材加工用模具,包括阳边模、阴边摸以及若干片位于两者之间的中间隔模,所述阳边模贴向竹片的一侧面为阳曲面,其另一侧面为平面;阴边模与阳边模相对的一侧面为阴曲面,其另一侧面为平面;所述中间隔模设有两个相对的左曲面和右曲面,左曲面和右曲面相互匹配。
优选,所述中间隔模的数量为2~8片。
在某一示范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隔模与阳边模或阴边模之间的间距、或者相邻中间隔模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0.6m。当中间隔模与阳边模或阴边模之间的间距、或者相邻中间隔模之间的间距大于0.6m时,由于因热压机的侧压杆的作用力随着模具与竹集材作用面之间的距离增大而衰减,容易导致竹集材中部的曲形纹路弯曲程度减小,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度。
在某一示范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隔模与阳边模或阴边模之间的间距、或者相邻中间隔模之间的间距为0.2~0.4m。
在某一示范实施例中,所述阳曲面和阴曲面至少包括2个凹面或凸面。
在某一示范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隔模的宽度小于阳边模和阴边摸的宽度。
优选,所述中间隔模的宽度等于阳边模或阴边模最窄处宽度的1/2。
一种曲线竹集材加工用热压设备,包括热压机和上述所述的曲形竹集材加工用模具,所述模具放置在热压机的热压工作台上。热压机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现有市场上售卖的,也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如CN98230572.9一种用于竹木地板生产的热压机。
在某一示范实施例中,所述热压机设有侧压杆和竖向压板,所述侧压杆作用于阳边模、阴边模的平面上,所述竖向压板作用于阳边模、阴边模及中间隔模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一种曲形竹集材加工用模具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怀化大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怀化大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58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