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共轭八部锁教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354125.2 | 申请日: | 2021-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50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 发明(设计)人: | 董翠玲;余元聪;张恬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9B23/00 | 分类号: | G09B2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李森山 |
| 地址: | 51909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共轭 八部锁 教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共轭八部锁教具。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上盖(2)、四个共轭维度分支柱(3),所述上盖(2)与所述底座(1)相连接固定,四个所述共轭维度分支柱(3)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上盖(2)上,所述共轭维度分支柱(3)用于放置写有共轭分析四个维度及其所属八个因素名称的卡片,以进行共轭分析四维八部演示。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可拓创新方法教学用具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用具,尤其涉及一种可拓创新方法教学中的共轭八部锁教具。
背景技术
可拓学(英文名为extenics)是以广东工业大学的蔡文、杨春燕研究员等为首的中国学者创立的新学科。可拓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是可拓论,特有的方法是可拓方法。可拓工程是可拓论和可拓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目前,已形成初步的理论框架,并建立了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管理、控制、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方法。2017年3月出版的《可拓创新方法》标志着可拓学的创新方法体系正式确立,许多学者和创新爱好者纷纷加入学习的队伍。2019年,可拓学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批准正式开始社会化推广。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学习这门学科。但是,由于可拓创新方法对学习者有一定的门槛要求,需要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导致很多学习者长期徘徊在可拓学大门之外,无法得其门而入。因此如何借助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用具,以帮助学习者更好更容易掌握可拓创新方法中的一些工具成为新的课题。
共轭分析方法是可拓学中用于对“物”进行全面分析以解决矛盾问题的一种方法。共轭分析是成对分析,又称共轭对法,该方法是对分析对象进行四个维度(“物质性”;“系统性”;“动态性”;“对立性”)的八个部分(“虚”、“实”;“软”、“硬”;“潜”、“显”;“负”“正”)的成对分析,该方法主要用于对人、物、资源等进行分析。目前,还没有对共轭分析方法进行直观演示的教学用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形象直观的共轭八部锁教具,以帮助学习者更好更容易掌握可拓创新方法中的共轭分析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上盖、四个共轭维度分支柱,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相连接固定,四个所述共轭维度分支柱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上盖上,所述共轭维度分支柱用于放置写有共轭分析四个维度及其所属八个因素名称的卡片,以进行共轭分析四维八部演示。
所述共轭维度分支柱包括三棱柱主体、三个卡片支架,所述三棱柱主体的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上盖上设有四个盲孔卡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盲孔卡槽相适配卡接,以对所述共轭维度分支柱固定,三个所述卡片支架分别固定于所述三棱柱主体的三个侧面上,所述卡片支架用于固定写有共轭分析四个维度及其所属八个因素名称的卡片。
四个所述共轭维度分支柱上的不同侧面分别放置写有如下内容的卡片:(A)“物质性”、“虚”、“实”;(B)“系统性”、“软”、“硬”;(C)“动态性”、“潜”、“显”;(D)“对立性”、“负”、“正”。
所述三棱柱主体的三个侧面上均设有连接槽,所述卡片支架的背面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插入所述连接槽内,以使三个所述卡片支架分别与所述三棱柱主体的三个侧面连接固定。
所述卡片支架的中部设有透明显示窗,以显示写有共轭分析四个维度及其所属八个因素名称卡片上的内容。
所述盲孔卡槽及所述连接部的形状均为端头带有半球的圆柱形。
所述上盖的外形呈半球状,四个所述盲孔卡槽位于所述上盖的同一纬度,且沿周向均布。
所述底座的底面连接有磁片,用于与带有铁磁性的黑/白板连接固定。
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
所述底座的外形呈扁圆柱柱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541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