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结燃料定尺度制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49830.3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19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叶恒棣;刘克俭;王兆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23/14;B02C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徐楼;卜婷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燃料 尺度 制备 系统 | ||
一种烧结燃料定尺度制备系统,该系统包括筛分装置(1)、导料槽(2)、指定粒度破碎单元(A)和细粉精分单元(B);筛分装置(1)上设有筛下物出料口和筛上物出料口;所述筛下物出料口与导料槽(2)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筛上物出料口与指定粒度破碎单元(A)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导料槽(2)的出料口和指定粒度破碎单元(A)的出料口分别与细粉精分单元(B)的进料口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按照设定的粒度要求生产制备烧结燃料,解决了燃料中的细粉对烧结过程的影响,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和利用率,降低烧结过程的固体燃耗,提高烧结料层的透气性,减少碳排放,提高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烧结燃料粒度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烧结燃料定尺度制备系统,属于烧结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除点火外,烧结工艺的热量主要由固体燃料所提供。烧结工艺对燃料煤的粒度要求很高,通常在0.5~3mm或1~3mm范围以内。若固体燃料的粒度过大,则会导致:1)燃烧带变宽,燃料在料层中分布不均,影响点火,在大颗粒燃料的周围过度熔化,离燃料颗粒较远地方物料则不能很好地烧结;2)粗粒燃料周围还原性气氛较强,无燃料地方空气得不到利用;3)布料时易产生燃料偏析,大颗粒燃料集中在料层下部,由于烧结料层的蓄热作用,使烧结料层温度差异更大,造成上层烧结矿强度差,下层过熔且FeO含量偏高。若固体燃料的粒度过小,则会导致:1)烧结速度快,燃烧比增大(CO2+C=2CO),一方面燃烧所产生的热量难以使烧结料达到所需的高温,使烧结矿强度下降,另一方面使烧结烟气中CO污染物浓度较高;
2)细颗粒燃料增加烧结料层阻力,使烧结料层透气性变坏,对烧结过程造成重大影响;3)煤粉太细还可能在点火段直接被气流带走,碳的利用效率变差,造成燃料浪费。
通常情况下,燃料煤添加到混合料之前需要进行破碎。粗颗粒燃料煤可以通过调整破碎机参数来控制,但细颗粒燃料煤(粒度≤0.5mm)至今仍无法实现很好的调控。因此,经破碎后占比超过40%的1mm以下的燃料煤细粉全部进入了烧结原料中,增加了烧结原料的透气阻力,降低了燃料煤的燃烧效率,增加了烧结工艺的固体燃耗。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烧结燃料定尺度制备系统。该系统包括筛分装置、导料槽、指定粒度破碎单元和细粉精分单元,来自初破的燃料首先运送至筛分装置进行粗筛,粗筛后的小颗粒燃料直接通过导料槽进入细粉精分单元,粗筛后的大颗粒燃料则进入指定破碎单元经破碎后再进入细粉精分单元;细粉精分单元将全部燃料按指定尺度进行分离,其中,分离出来符合烧结工艺粒度要求的燃料颗粒则送往烧结配料。本实用新型能够按照设定的粒度要求生产制备烧结燃料,解决了燃料中的细粉对烧结过程的影响,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和利用率,降低烧结过程的固体燃耗,提高烧结料层的透气性,减少碳排放,提高成品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烧结燃料定尺度制备系统。
一种烧结燃料定尺度制备系统,该系统包括筛分装置、导料槽、指定粒度破碎单元和细粉精分单元。筛分装置上设有筛下物出料口和筛上物出料口。所述筛下物出料口与导料槽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筛上物出料口与指定粒度破碎单元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导料槽的出料口和指定粒度破碎单元的出料口分别与细粉精分单元的进料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筛分装置与指定粒度破碎单元之间的等强度布料机。所述筛分装置的筛上物出料口与等强度布料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等强度布料机的出料口与指定粒度破碎单元的进料口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等强度布料机包括料斗、料柱槽、扩散鳍、均分螺旋。所述料柱槽设置在料斗的下部。扩散鳍设置在料斗内。均分螺旋设置在料柱槽内。其中,筛分装置的筛上物出料口与料斗的进料口连接,料柱槽的出料口与指定粒度破碎单元的进料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扩散鳍包括圆辊和与圆辊下部连接的扩散杆。所述扩散杆围绕圆辊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作为优选,料斗内设有多个扩散鳍。所述多个扩散鳍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且相邻扩散鳍之间留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498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