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床自动紧固夹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43737.1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24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善嵩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31/40 | 分类号: | B23B31/40 |
代理公司: | 杭州昱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3 | 代理人: | 雷仕荣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市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床 自动 紧固 | ||
一种车床自动紧固夹,用于管棒件的抓持,所述车床自动紧固夹包括一个具有开口的筒状外壳,一个同心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中的内筒夹,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中且紧贴在内筒夹外壁上的外弹性筒,所述内筒夹靠近筒状外壳开口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呈圆周设置的弹性片且弹性片的外壁设有凸条,所述外弹性筒靠近筒状外壳开口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供凸条穿过的条形缺口,所述外弹性筒靠近筒状外壳开口一端与筒状外壳之间设有弹性夹持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车床自动紧固夹。
背景技术
管状、棒状的产品在输送过程中一般选用前置顶料机构输送的方式,市场上前置顶料机构虽然输送效果好但是其设备成本价格高;或者是采用后置紧固夹的方式进行管棒件端部抓取后移送,现有的紧固夹结构为筒状外壳,筒状外壳的一端设有间隔设置的弹性片,管棒件与内筒夹过盈配合后,由弹性片弹性恢复的反作用力施力在管棒件上实现夹持固定,但是该夹持固定的方式管棒件的导入效果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弹性片容易变形失效且夹持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床自动紧固夹,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车床自动紧固夹,用于管棒件的抓持,所述车床自动紧固夹包括一个具有开口的筒状外壳,一个同心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中的内筒夹,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中且紧贴在内筒夹外壁上的外弹性筒,所述内筒夹靠近筒状外壳开口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呈圆周设置的弹性片且弹性片的外壁设有凸条,所述外弹性筒靠近筒状外壳开口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供凸条穿过的条形缺口,所述外弹性筒靠近筒状外壳开口一端与筒状外壳之间设有弹性夹持部,管棒件的一端弹性卡入内筒夹中,弹性夹持部被挤压产生的弹力迫使外弹性筒远离筒状外壳的一端抵接并施力在弹性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片的外侧设有径向向外倾斜的导向片。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外壳靠近开口的一端设有防止内筒夹脱离的环形凸肩。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夹持部为套设在所述外弹性筒靠近筒状外壳开口一端的弹性圈。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夹持部为设置在所述外弹性筒上且轴向截面呈波浪状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被挤压在内筒夹靠近筒状外壳开口一端与筒状外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夹持部为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内壁且一端抵接在外弹性筒上的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管棒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内筒夹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床自动紧固夹通过筒状外壳的环形凸肩和内筒夹的导向片的作用,使管棒件过盈插入内筒夹中更精准,结合内筒夹凸条与外弹性筒条形缺口之间形变导向,内筒夹的弹性片不易变形过度导致实现,而且在外弹性筒外侧设有弹性夹持部能够在筒状外壳与内筒夹之间受挤压后自恢复,形成对内筒夹上弹性片的弹性施力,增强内筒夹对管棒件的夹持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床自动紧固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车床自动紧固夹所具有的内筒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车床自动紧固夹所具有的外弹性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车床自动紧固夹所具有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车床自动紧固夹所具有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善嵩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嘉善嵩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437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弹支撑装置的束腹腰带
- 下一篇:一种消化内科用胃肠减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