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油冷却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342600.4 | 申请日: | 2021-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49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董春雷;谢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申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凯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76 | 代理人: | 杨靖茹 |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油 冷却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冷芯以及壳体,所述冷芯可拆卸的安装至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还设置有进油管道与出油管道,所述冷芯设置有回油通道,所述壳体还包括:加厚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冷芯的一侧;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加厚部;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所述冷芯;其中,所述冷芯安装至所述冷芯安装空间时,所述回油通道的一端连通值所述进油管道,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出油管道,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通过螺钉实现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壳体与冷却管芯连接处的管道以及壳体因存在薄壁而影响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率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运转时,由于机油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变稀,从而会降低机油的润滑能力,因此,目前大多数发动机都设置有机油冷却器,通过机油冷却器从而达到冷却润滑油的目的,机油冷却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水冷式机油冷却器,另一种是风冷式机油冷却器。
目前,在水冷式机油冷却器中,多数都是由带有进、出水口的壳体、冷却芯管、壳体等组成,冷却芯管一般会通过螺栓的形式连接至壳体,但是,在加工过程中,壳体与冷却管芯连接处的管道以及壳体会存在薄壁的情况,从而会影响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果,降低冷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壳体与冷却管芯连接处的管道以及壳体因存在薄壁而影响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冷芯以及壳体,所述冷芯可拆卸的安装至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还设置有进油管道与出油管道,所述冷芯设置有回油通道,所述壳体还包括:加厚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冷芯的一侧;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加厚部;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所述冷芯;其中,所述冷芯安装至所述冷芯安装空间时,所述回油通道的一端连通值所述进油管道,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出油管道,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通过螺钉实现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加厚部,一方面提高了所述冷芯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的密封强度;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在长期使用所述机油冷却器时,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处形成的薄壁现象,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机油冷却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油管道设置有第一进油开口以及第一出油开口,所述出油管道设置有第二进油开口以及第二出油开口,所述回油通道设置有第三进油开口以及第三出油开口;其中,所述冷芯安装至所述冷芯安装空间时,所述第一出油开口与所述第三进油开口连接,所述第二进油开口与所述第三出油开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所述冷芯安装至所述壳体后,所述回油通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进油管道,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出油管道,机油可通过所述进油管道流入所述回油通道中进行制冷,最终再由出油管道流出,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对机油冷却的目的。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厚部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第一出油开口以及所述第二进油开口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加厚部;其中,每个所述加厚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所述第一出油开口与所述第二进油开口设置两个所述加厚部,提高了所述第一连接孔处的密封性;将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加厚部,则提高了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加厚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对角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将两个所述加厚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对角处,从而提高了所述机油冷却器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申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申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426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式电缆剥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西医结合肾内科透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