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配电箱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38791.7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32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卢吉峰;张盛智;张杨;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华东建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46 | 分类号: | H02B1/46;H02B1/56;H02B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配电 箱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散热配电箱体,包括配电箱主体,配电箱主体前侧的两边均通过铰链安装有箱门,配电箱主体的两侧均设有散热口,散热口内均安装有防尘网,散热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于配电箱主体外壁上的滑轨,滑轨内滑动安装有经过防尘网表面的升降滑条,升降滑条的底面以及内侧面均安装有毛刷,升降滑条上绑接有拉绳,拉绳的一端穿过通孔延伸到配电箱主体的内部,并与箱门固定连接;通过在箱体的两侧安装有位于散热口防尘网上的清灰毛刷,同时清灰毛刷通过拉绳与箱门连接,每当打开箱门对配电箱进行操控时,均可通过拉绳拉动清灰毛刷进行移动清灰,从而无需人工定时清灰,使防尘网的清扫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散热配电箱体。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箱在正常运行时,其内部的电器设备会产生热量,为了及时对配电箱内部的热量进行消散处理,从而避免配电箱内部的温度过高而影响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现有的技术一般是通过在配电箱体上开设有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风扇,通过风扇与开口配合为箱体内及时散热,同时还在开口外侧安装有防尘网,用于防止灰尘通过开口进入箱体内。但是当配电箱使用一段时间后,防尘网的外侧面会拦截附着大量灰尘,导致开口堵塞,降低散热效率,因而需要定期对防尘网进行清理,进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工厂等地方有时为了最大程度利用空间,有可能会将配电箱安装于较为狭窄的地方,增加了人工清灰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配电箱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配电箱体,包括配电箱主体,所述配电箱主体前侧的两边均通过铰链安装有箱门,所述配电箱主体的两侧均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均安装有防尘网,所述散热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于所述配电箱主体外壁上的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安装有经过防尘网表面的升降滑条,所述升降滑条的底面以及内侧面均安装有毛刷,所述升降滑条上绑接有拉绳,所述配电箱主体的侧壁上设有位于所述散热口下方的通孔,所述配电箱主体内侧壁上靠近开口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一号限位环,所述配电箱主体内部底壁上靠近开口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二号限位环,所述箱门内侧面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拉绳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延伸到所述配电箱主体的内部,并依次穿过所述一号限位环和所述二号限位环,最终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光轴导轨,所述升降滑条的两端均滑动插接于所述光轴导轨,且所述光轴导轨上活动套装有位于所述升降滑条下方的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安装于所述配电箱主体外壁上的U型架,所述U型架内滑动插装有集灰盒。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滑条外侧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拉绳的一端绑接于所述连接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散热配电箱体,通过在箱体的两侧安装有位于散热口防尘网上的清灰毛刷,同时清灰毛刷通过拉绳与箱门连接,每当打开箱门对配电箱进行操控时,均可通过拉绳拉动清灰毛刷进行移动清灰,从而无需人工定时清灰,使防尘网的清扫更加方便;防尘网的下侧安装有抽拉式集灰盒,可收集清扫下的灰尘,同时可定期取出集灰盒对灰尘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配电箱体的一种较佳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散热配电箱体俯视面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清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华东建工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华东建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387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