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伺服驱动器的直流母线排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336398.4 | 申请日: | 2021-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21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唐红;刘波;汤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芜湖清能德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25/16 | 分类号: | H01R25/16;H01R13/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郑兴旺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驱动器 直流 母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伺服驱动器的直流母线排,包括母线正极铜排、母线负极铜排和绝缘膜,所述绝缘膜设置于所述母线正极铜排和母线负极铜排之间,所述母线正极铜排的两侧均设有正极固定脚,所述母线负极铜排的两侧均设有负极固定脚。通过绝缘膜将母线正极铜排和母线负极铜排绝缘隔离,避免了采用现有铜排搭接时需考虑绝缘的问题,性能更加可靠;正极固定脚与电机模块正极接线端子直连,负极固定脚与电机模块负极接线端子直连,取消了导线连接和现有铜排拼接的方式,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安装简单便捷,减少安装时间,相关成本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伺服驱动器的直流母线排。
背景技术
在多轴伺服驱动器中,每个电机模块与电源模块正负极之间需要进行电连接。在一般结构设计中,可以使用导线或者铜排两种结构。由于电流较大,使用导线连接,导线的直径会很粗,并且导线数量很多,安装会很困难。使用标准铜排连接,同样会有上述问题,铜排需要搭接,还需要考虑正负极绝缘,结构设计会有很大挑战,即使设计出结构,安装同样会很困难。亟需一种用于电源模块正负极与电机模块电连接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装置或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伺服驱动器的直流母线排,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伺服驱动器的直流母线排,包括母线正极铜排、母线负极铜排和绝缘膜,所述绝缘膜设置于所述母线正极铜排和母线负极铜排之间,所述母线正极铜排的两侧均设有正极固定脚,所述母线负极铜排的两侧均设有负极固定脚。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膜的耐击穿电压为6000V,正常工作耐压为2500V,所述绝缘膜的厚度为0.8-1.5mm。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膜的厚度为1mm。
进一步地,朝向所述绝缘膜一侧的所述正极固定脚穿过所述绝缘膜后设置于所述母线负极铜排的背离所述绝缘膜的一侧,朝向所述绝缘膜一侧的所述负极固定脚穿过所述绝缘膜后设置于所述母线正极铜排的背离所述绝缘膜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固定脚和所述负极固定脚错位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固定脚于所述母线正极铜排一体结构弯折成型,所述正极固定脚设有正极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负极固定脚于所述母线负极铜排一体结构弯折成型,所述负极固定脚设有负极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膜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位置与朝向所述绝缘膜一侧的正极固定脚和负极固定脚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母线负极铜排的长度长于所述母线正极铜排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膜与母线负极铜排通过塑料铆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绝缘膜将母线正极铜排和母线负极铜排绝缘隔离,避免了采用现有铜排搭接时需考虑绝缘的问题,性能更加可靠;正极固定脚与电机模块正极接线端子直连,负极固定脚与电机模块负极接线端子直连,取消了导线连接和现有铜排拼接的方式,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安装简单便捷,减少安装时间,相关成本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芜湖清能德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芜湖清能德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363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