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拉伸的人造纤维纺织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34023.4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67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曹树人;梁继勇;于涛源;刘良武;刘晶晶;臧千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金楠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30 | 分类号: | B32B3/30;B32B7/12;B32B27/32;B32B33/00;B32B27/06;B32B9/02;B32B9/04;B32B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伸 人造纤维 纺织 面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拉伸的人造纤维纺织面料,包括主支撑线、粘连层和防滑凸起,所述防水层的外侧设置有耐磨层,所述主布料层的内部表面设置有舒适层,所述主支撑线的外侧设置有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扣环,所述主布料层与防辐射层、舒适层之间;防辐射层与防水层之间;防水层与耐磨层之间均设置有粘连层,所述耐磨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凸起。该抗拉伸的人造纤维纺织面料设置有第一弹性线、第二弹性线、活动环与扣环,第一弹性线、第二弹性线的外侧设置有挡块,使该面料在拉伸时第一弹性线、第二弹性线可以带动活动环沿着主支撑线进行滑动,同时活动环可以在第一弹性线、第二弹性线的作用下复位,使面料的抗拉伸性能大大增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纤维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拉伸的人造纤维纺织面料。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目前市面上所生产的纺织面料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拉伸的情况,但现有的纺织面料抗拉伸性能较差,在拉伸形变时可能导致面料破损,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抗拉伸的人造纤维纺织面料,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伸的人造纤维纺织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面上所生产的纺织面料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拉伸的情况,但现有的纺织面料抗拉伸性能较差,在拉伸形变时可能导致面料破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拉伸的人造纤维纺织面料,包括主支撑线、粘连层和防滑凸起,所述主支撑线的内部设置有增强线,所述主支撑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性线,所述第一弹性线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弹性线,所述主支撑线通过编织形成主布料层,所述主布料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辐射层,所述防辐射层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外侧设置有耐磨层,所述主布料层的内部表面设置有舒适层,所述主支撑线的外侧设置有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扣环,所述第一弹性线与第二弹性线上均设置有挡块,所述主布料层与防辐射层、舒适层之间;防辐射层与防水层之间;防水层与耐磨层之间均设置有粘连层,所述耐磨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凸起。
优选的,所述主支撑线为中空结构,所述增强线的材质选用玻璃纤维,且增强线与主支撑线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线与第二弹性线的材质相同,所述活动环均匀分布在主支撑线的外侧,所述第一弹性线与第二弹性线分别穿过扣环。
优选的,所述挡块与第一弹性线、第二弹性线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主布料层由主支撑线交叉编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主布料层与防辐射层、舒适层;防辐射层与防水层;防水层与耐磨层均通过粘连层构成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滑凸起均匀分布在耐磨层的外表面,所述耐磨层的材料为锦纶,所述舒适层的材质选用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抗拉伸的人造纤维纺织面料:
(1)设置有第一弹性线、第二弹性线、活动环与扣环,第一弹性线、第二弹性线的外侧设置有挡块,使该面料在拉伸时第一弹性线、第二弹性线可以带动活动环沿着主支撑线进行滑动,同时活动环可以在第一弹性线、第二弹性线的作用下复位,使面料的抗拉伸性能大大增强;
(2)设置有防辐射层、防水层、耐磨层以及舒适层,使该面料带给使用者的舒适度提升,同时可以提高面料的抗辐射、防水以及耐磨性能,耐磨层的最外侧设置有防滑凸起,进一步提高面料的防滑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金楠织造有限公司,未经宿迁金楠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34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在壳体壁面上的火焰效果灯设置结构
- 下一篇:剔废输送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