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板陶瓷膜元件的干式检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313388.9 | 申请日: | 2021-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17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言征分离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65/10 | 分类号: | B01D65/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 陶瓷膜 元件 检漏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平板陶瓷膜元件的干式检漏装置,包括:标准膜元件,待测膜元件,标准膜元件接入口,待测膜元件接入口,标准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待测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空气缓冲罐,干式空气风机以及相应的连接管道。本申请提供的干式检漏装置,通过气体流量感应元件进行膜元件漏点判别,不需要用肉眼判断气泡,准确度较传统法更高。无需采用压缩空气,设备简易,膜元件破损概率更低。由于不在水下进行检漏,因此无需采用使用带润滑油脂的空气压缩设备,膜元件受污染更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膜元件的检漏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陶瓷膜元件的干式检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在水处理应用中,平板陶瓷膜已经成为很多工程师的设计首选。尤其是在一些典型的工程项目中,平板陶瓷膜因为产品亲水性好,产品结构强度高,工艺流程短等显著优势,得以大量使用。
由于工程项目中使用平板陶瓷膜元件数量众多,虽然生产厂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模块化集成的方式解决了单体膜元件的应用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因为膜元件数量众多,因此需要对相关膜组件或膜元件进行漏点检测。
而漏点检测比较典型的技术手段就是采用浸润鼓泡的方式,即将膜元件浸没在纯水溶液中,从产水端口充入一定压力的无油压缩空气。该方法在实践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压力不稳定时导致的膜破损,例如人为肉眼检测导致的判断失误,例如浸润水未及时干燥导致膜元件出现的霉点等。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平板陶瓷膜元件的干式检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平板陶瓷膜元件的干式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干式空气风机、空气缓冲罐、待测膜元件、标准膜元件、标准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待测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以及连接管道,所述干式空气风机与所述空气缓冲罐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连接,所述标准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以及所述待测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均与所述空气缓冲罐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连接,所述标准膜元件与所述标准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连接,所述待测膜元件与所述待测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标准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被配置为监测所述标准膜元件的气体流量,所述待测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被配置为监测所述待测膜元件的气体流量。
进一步地,还包括标准膜元件接入口,所述标准膜元件通过所述标准膜元件接入口与所述标准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标准膜元件接入口的一端与所述标准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标准膜元件接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标准膜元件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包括多个所述待测膜元件,所述多个所述待测膜元件均与所述待测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待测膜元件接入口,多个所述待测膜元件通过所述待测膜元件接入口与所述待测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待测膜元件接入口的一端与所述待测膜元件气体流量感应元件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待测膜元件接入口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待测膜元件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干式空气风机为旋涡风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提供的平板陶瓷膜元件的干态检漏装置,通过气体流量感应元件进行膜元件漏点判别,不需要用肉眼判断气泡,准确度较传统法更高。
2、本申请提供的平板陶瓷膜元件的干态检漏装置,无需采用压缩空气,设备简易,膜元件破损概率更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言征分离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言征分离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133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高温高压的肉类快速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双轮自动缠网送网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