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管夹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305671.7 | 申请日: | 2021-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19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毕华;孙慧伶;乐晨阳;胡慧;唐梅艳;黄红霞;戈婵;何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 代理公司: | 武汉世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73 | 代理人: | 倪娅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管夹 | ||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封管夹,包括封管夹本体、连接绳及封管塞;封管夹本体包括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及弹性连接部;连接绳的一端与封管夹本体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连接封管塞,封管塞为圆锥状弹性橡胶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封管夹本体将待夹持的管件夹持固定,利用封管夹本体的夹持力对管件进行第一道封闭措施;通过封管塞封堵管件的末端,以实现对管件的第二道封闭措施,大大提高了管件的封闭效果。另外,连接绳将封管塞与封管夹本体连接固定,使封管夹本体与封管塞不易出现相对位移,从而使封管夹本体不易滑移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管夹。
背景技术
封管夹是临床上静脉留置针、深静脉导管最常见的封管工具之一。但现有的封管夹通常只具备传统的夹钳结构,其利用夹钳结构将待封闭管件夹持封闭。对于不同孔径、不同材质的管件而言,夹钳结构的封管夹往往达不到很好的封管效果,尤其是当待封闭管件较硬时,封管夹夹持封管效果差;待封闭管件外壁较光滑时,封管夹易从管件上滑移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封管夹封管效果差,适应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封管夹,包括封管夹本体、连接绳及封管塞;
所述封管夹本体包括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及弹性连接部,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相配合且通过所述弹性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的相向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夹持待封闭管件的夹持面;
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封管夹本体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封管塞,所述封管塞为圆锥状弹性橡胶塞,其用于塞入所述待封闭管件的末端。
进一步,所述封管塞的周侧端还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内壁与所述封管塞的周侧端保持间距,所述橡胶套用于包裹在所述待封闭管件的外壁。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橡胶套的作用,可将待封闭管件包裹在其内侧并与封管塞的配合,使待封闭管件的末端被有效封闭,且增加摩擦力,进一步防止封管塞从待封闭管件的末端脱落。
进一步,所述封管塞的周侧端沿轴向间距设置有多个同心的凹槽环,所述橡胶套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环配合的凸起环。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凸起环与凹槽环的配合,使待封闭管件受凸起环的挤压后局部变形并陷入凹槽环内,使待封闭管件局部发生径向位移,提升封管塞与橡胶套对待封闭管件的夹持效果。
进一步,所述封管塞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封管塞的直径各不相同,多个所述封管塞分别与所述连接绳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直径不同的封管塞,可快速选择合适尺寸的封管塞以封闭待封闭管件,提高封闭效率,也提升了封管夹适用的待封闭管件的口径范围。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片远离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槽部,所述第二夹片远离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夹片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正对所述弹性连接部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槽部配合的勾部,所述勾部有多个。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夹片的槽部与第二夹片的勾部配合,使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锁死固定并保持对管件的夹持状态。而通过调节槽部与不同位置的勾部配合,可调节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对管件的夹持松紧度,以适用于不同硬度的管件的夹持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延伸部背对所述第一夹片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置有通孔。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延伸部上的通孔,便于固定标注有患者信息或夹持的管件信息的卡片,避免封管夹使用混淆。
进一步,所述夹持面上设置有防滑齿。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夹持面上设置防滑齿,使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夹持管件后,不易从管件上滑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056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