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热高强度钢绞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03038.4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87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储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科茂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7B1/00 | 分类号: | D07B1/00;D07B1/14;D07B1/1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425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强度 钢绞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热高强度钢绞线,包括钢绞线主体,所述钢绞线主体包括外防水保护层、耐热高强度编织层、加强芯和钢丝,所述耐热高强度编织层包裹在多组钢丝外部,所述耐热高强度编织层由多组耐热纤维编织形成,所述外防水保护层设置在耐热高强度编织层外,所述外防水保护层与耐热高强度编织层之间粘贴固定,所述耐热高强度编织层和钢丝之间具有空隙,且空隙内填充有耐热油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钢绞线主体外设置耐热高强度编织层,将耐热高强度编织层由多组耐热纤维编织形成,使得钢丝外部具有耐热保护层,同时对钢丝的外部进行保护,再者在对钢丝与耐热高强度编织层之间的空隙内填充耐热油膏,利用耐热油膏再次提高耐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绞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热高强度钢绞线。
背景技术
钢绞线是由多根钢丝绞合构成的钢铁制品,通常被用来制作承力索、拉线、加强芯等,也可以作为架空输电的地线、公路两边的阻拦索或建筑结构中的结构索,其中在基础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由于现有的高强度钢绞线在使用时,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当出现高温时,容易使得高强度钢绞线因为高温发生变化,使得高强度钢绞线的寿命和使用效果受到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热高强度钢绞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热高强度钢绞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热高强度钢绞线,包括钢绞线主体,所述钢绞线主体包括外防水保护层、耐热高强度编织层、加强芯和钢丝,所述钢丝设置有多组,且钢丝均绞合在加强芯外,所述耐热高强度编织层包裹在多组钢丝外部,所述耐热高强度编织层由多组耐热纤维编织形成,所述外防水保护层设置在耐热高强度编织层外,所述外防水保护层与耐热高强度编织层之间粘贴固定,所述耐热高强度编织层和钢丝之间具有空隙,且空隙内填充有耐热油膏。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钢丝由钢丝主体和镀锌层组成,所述镀锌层涂抹设置在钢丝主体的外层。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钢丝的外壁开设有嵌槽,所述嵌槽为直角三角型,所述嵌槽设置有多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防水保护层包括外橡胶套和内橡胶套,所述外橡胶套套设在内橡胶套的外部,所述内橡胶套套设在钢丝外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橡胶套和内橡胶套之间设有支撑件,且支撑件和外橡胶套、内橡胶套之间设置有夹腔,所述夹腔内设置有阻燃层。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凸条和嵌入凸槽,所述凸条和嵌入凸槽相匹配,所述凸条插接在嵌入凸槽内,所述嵌入凸槽凸出设置在内橡胶套的外壁,所述凸条凸出设置在外橡胶套的内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强芯包括多组加强钢丝束,所述加强钢丝束绕一个方向绞合形成加强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热高强度钢绞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钢绞线主体内位于钢丝外设置耐热高强度编织层,将耐热高强度编织层由多组耐热纤维编织形成,从而使得钢丝外部具有耐热保护层,同时可利用耐热高强度编织层对钢丝的外部进行保护,减少外部环境对钢丝的磨损,再者在对钢丝与耐热高强度编织层之间的空隙内填充耐热油膏,利用耐热油膏再次提高耐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耐热高强度编织层外设置外防水保护层,且外防水保护层采用外橡胶套、内橡胶套组成,使用时利用外橡胶套、内橡胶套在钢绞线主体上形成两组防水措施,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同时在外橡胶套、内橡胶套之间设置有凸条、嵌入凸槽组成的支撑件,利用支撑件将外橡胶套、内橡胶套之间撑起形成夹腔,并在夹腔内填充阻燃层,使用时,在支撑件的作用下利用夹腔增加外橡胶套、内橡胶套之间的弹性和缓冲效果,在受到撞击时进行缓冲,减少损伤,再者也可以利用阻燃层进行阻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科茂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科茂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030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