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炭化炉端盖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99686.7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92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罗刚银;薛艳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鼎力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5/00 | 分类号: | C10B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炭化 炉端盖 密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炭化炉端盖密封装置。外密封套的中部下部设有外锥槽,外锥槽的中部设有连通缓存腔与外部大气的外穿孔;内密封套上部设有连通缓存腔与炉体的炭化室的内锥孔;双锥体包括位于上部的上锥台和位于下部的下锥台,上锥台用于与外锥槽插接配合以关闭外穿孔,下锥台用于与内锥孔插接配合以关闭内锥孔;操动机构,用于驱动双锥体在内锥孔与外锥槽之间运动,包括杠杆机构、驱动机构和配重,通过驱动机构的伸缩以驱动摆动杆绕其与支撑杆的铰接点摆动,进而带动双锥体上下运动。具有密封面密封十分严密、操作过程毫不费力且十分迅速,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保证了人员的安全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炭化炉端盖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炭化炉是制炭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当炭化炉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使物料在炭化炉内燃烧,而有机物燃烧需要满足三点:热量、氧气和有机物,因为炭化炉内几乎是密闭环境,没有氧气,使得物料在炭化炉内的800度高温下燃烧成炭,物料燃烧产生的烟气经过回炉燃烧后经排烟管排出。
如图1-2为现有炭化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炉体1、内胆上盖2、炉体上盖3、废气回炉管4、废气管5、排烟管6、净化水箱7等。炉体1包括位于下部燃烧室和位于上部的炭化室,内胆上盖2盖设在炉体的内胆上部开口处,并通过耐高温的石英绳作为密封件进行对接处的密封,内胆上盖2上部中央设有圆孔,圆孔处设置第一密封板81,第一密封板81上设有气孔83,炉体上盖3上部中央设有手杆9,手杆9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密封板82,第二密封板82上对应于第一密封板81的气孔也一一对应设置有气孔,当旋转手杆9带动第二密封板82转动,使得两个密封板的气孔同轴时,即可使得炉体上盖与内胆上盖所围的空腔与炉体的炭化室连通,反之,当通过手杆9带动第二密封板82旋转至两者的气孔均不重合时,关闭两腔室之间的连通。然而,这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两个密封板之间依靠的是重力来使贴合面贴死,因为是平面接触,所以密封效果并不好,而此处的密封对于炭化炉来说又十分重要;二是由于炭化炉体积庞大,对应的密封板的尺寸较大,重量较大,采用人工旋转手杆十分费力且多有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炭化炉端盖密封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炭化炉的密封板操作费力不便且密封性不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炭化炉端盖密封装置包括:
炉体;
内胆;
内胆上盖,密封盖设在内胆的上部开口处;
炉体上盖,密封盖设在炉体的上部开口处;
内胆上盖、炉体上盖和炉体围成密闭的缓存腔;
外密封套,设置在炉体上盖的中央下部,外密封套的中部下部设有外锥槽,外锥槽的中部设有连通缓存腔与外部大气的外穿孔;
内密封套,设置在内胆上盖的中央上部,内密封套上部设有连通缓存腔与炭化室的内锥孔;
双锥体,包括位于上部的上锥台和位于下部的下锥台,上锥台用于与外锥槽插接配合以关闭外穿孔,下锥台用于与内锥孔插接配合以关闭内锥孔;
操动机构,用于驱动双锥体在内锥孔与外锥槽之间运动,包括杠杆机构、驱动机构和配重,杠杆机构包括支撑杆以及铰接在支撑杆上的摆动杆,摆动杆的一端通过连接件穿过外穿孔并与双锥体连接,摆动杆的另一端与配重连接,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炉体上盖的上部,驱动机构的一端铰接在炉体上盖上,另一端铰接在摆动杆上,通过驱动机构的伸缩以驱动摆动杆绕其与支撑杆的铰接点摆动,进而带动双锥体上下运动;
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机构的伸缩运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双锥体和/或内密封套和/或外密封套为弹性材料。弹性材料的选用,使得密封的界面更加严密,也方便驱动机构的施力,对驱动机构也是一种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鼎力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鼎力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996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