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299138.4 | 申请日: | 2021-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03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顾琛琛;陈刚;邢澄;肖汉;鞠小东;全有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24 | 分类号: | E04G21/24;C04B40/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何静 |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墙体 智能 养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地下室墙体顶部安装有多个加固螺杆,带有喷淋头的出水管绑扎固定在加固螺杆上,对地下室墙体进行养护,智能控制器通过控制贮存水箱中的与出水管连接的水泵,进而实现对养护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智能控制器还与安装在养护区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信号连接,能够根据温湿度数据实时调整养护间隔时间、养护周期。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养护时,养护效率高,无需人工实时看护,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减少了因养护不到位出现的裂缝、碳化严重、强度不合格等质量问题,提高地下室砼墙体的养护效果,确保了砼养护期间硬化充分,使得砼更加密实,提高了砼墙体的密闭、抗渗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养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室砼墙构件大部分设计于外墙、人防墙、汽车坡道、消防水池等部位,起到密闭、抗渗的作用,除了施工期间需要振捣密实以外,砼养护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但在砼养护初期,由于地下室墙体周边架体未拆除,养护面积大,受到大面架体的影响,无法配置满足现场养护要求的水管和水压,而且大多采用人工养护,养护效率很低。在此背景下,亟需设计出一种便捷式的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以便解决目前地下室砼墙体养护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能够实现对地下室墙体的定时智能保湿养护,养护效率高,养护质量好,有助于节约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包括贮存水箱,贮存水箱内设置有两个水泵,两个水泵的出水口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连接;地下室墙体顶部间隔均匀地安装有多根加固螺杆,出水管另一端绑扎固定在加固螺杆上,出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头,喷淋头对准地下室墙体表面;
贮存水箱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地下室墙体四周的养护区域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水泵均与智能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室墙体表面覆盖有塑料薄膜,塑料薄膜顶部通过燕尾夹固定,燕尾夹挂在加固螺杆上,塑料薄膜底部、侧面以及接缝处均采用胶黏剂黏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螺杆之间的水平间距小于等于450mm。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另一端穿过楼板洞口或后浇带,伸出至待养护的地下室墙体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的线缆布置路径均与出水管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数据交换装置与移动端信号连接;智能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包括浇筑时间、浇筑日期、养护区域温湿度、已养护天数、电量;智能控制器包括人工控制和智能控制两种控制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贮存水箱为可周转式贮存水箱,放置在已浇筑完成的楼板上;贮存水箱的材质为钢或塑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养护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化养护,养护效率高,无需人工实时看护,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减少了因养护不到位出现的裂缝、碳化严重、强度不合格等质量问题,提高地下室砼墙体的养护效果,确保了砼养护期间硬化充分,使得砼更加密实,提高了砼墙体的密闭、抗渗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养护系统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出水管布置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出水管布置剖面图。
图中:1-出水管;2-喷淋头;3-地下室墙体;4-加固螺杆;5-塑料薄膜;6-燕尾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99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炼胶机的刮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倾倒婴儿座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