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簧机构三相机械联动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88014.6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96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玺;杨洪啸;陈洪伟;冯双喜;王福安;李传阳;谢建华;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博纳(北京)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H01H3/30;H01H9/02;H01H3/32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石倩倩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簧 机构 三相 机械 联动 断路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簧机构三相机械联动断路器,包括均位于机构箱内的弹簧机构、联动传动装置和断路机构,联动传动机构一端连接至弹簧机构,另一端连接至断路机构的断路器本体,所述弹簧机构电连接至控制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弹簧机构三相机械联动断路器,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维护检修便捷、生产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通过GB1984‑2014《高压交流断路器》规定的替代操动机构的型式试验项目,主要包括:基本短路方式T100s,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机械寿命试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弹簧机构三相机械联动断路器。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电网要求:252kV母联(分段)、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断路器应选用三相机械联动设备。三相机械联动结构断路器能够有效降低GIS、开关设备事故。随着弹簧机构技术不断发展,弹簧机构在输出功、稳定性、体积和成本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相比于液压弹簧机构具有明显价格优势。弹簧机构通过三相联动装置将三相断路器通过连接到一起实现三相机械联动功能。三相机械联动结构断路器的机械特性参数,包括:断路器分闸时间、断路器合闸时间、断路器分闸速度、断路器合闸速度、断路器三相不同期、断路器接触行程、断路器过冲等与原单相断路器相保持一致。空载触头行程曲线在参考机械行程特性规定的包络线内。通过GB1984-2014《高压交流断路器》规定的替代操动机构的型式试验项目,主要包括:基本短路方式T100s,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机械寿命试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弹簧机构三相机械联动断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不便、结构繁杂、性能不稳定、成本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弹簧机构三相机械联动断路器,包括均位于机构箱内的弹簧机构、联动传动装置和断路机构,联动传动机构一端连接至弹簧机构,另一端连接至断路机构的断路器本体,所述弹簧机构电连接至控制器;
所述联动传动装置包括均连接至支架上的连杆、输入拐臂、主轴和若干输出拐臂,连杆一端与弹簧机构的输出拐臂相连,另一端与输入拐臂相连,所述输出拐臂、输入拐臂均固定套接至主轴,每个输出拐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一个断路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拐臂的数量为3个。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材质为碳素钢。
进一步的,所述断路机构的数量为3个。
进一步的,所述断路机构还包括CB连杆和CB拐臂,断路器本体内部安装CB连杆和CB拐臂,CB连杆的一端连接至输出拐臂,另一端通过轴销与CB拐臂相连接。
进一步的,3个所述CB连杆结构相同,长度可调。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弹簧机构三相机械联动断路器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弹簧机构三相机械联动断路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为弹簧机构三相机械联动,在机械上保证三相同期,三相断路器可以分别通过调节连接杆长度进行同期调节,减少维护和检修的时间,提高了维护和检修效率,机械联动结构简单,增加设备的可靠性,此外,结构合理、性能稳定、生产制造成本低、生产制造过程中生产效率高、维护检修使用便捷。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弹簧机构三相机械联动断路器,操动机构采用弹簧机构,具有输出特性稳定,响应时间短,寿命长,免维护等优点,采用模块化设计,维修方便快捷。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弹簧机构三相机械联动断路器,支架采用优质碳素钢,保证了传动装置的整体的刚度和强度,在弹簧机构的冲击下保持稳定,传动拐臂采用一体加工后切割成多个零件,配套供货,保证零部件之间同轴度,便于安装和调试。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博纳(北京)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博纳(北京)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880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